2月19日消息,卫生部医政司医疗管理处处长焦雅辉19日回应媒体报道“今年全面推行‘先看病后付费’制度部分医院试点”的新闻时称,关于“先看病后付费”模式,卫生部倡导在有条件地区开展试点,但从未要求“全面推行”。目前,全国20多个省份正对此进行探索。但受社会征信体系、医保报销水平等条件限制,这种模式短期内无法全面推行。
事实上,在大多数的发达国家甚至发展中国家,“先看病后付费”都是通行的惯例;因为人的生命总是高于一切的,在疾病和意外伤害给生命带来的巨大危害面前,首先谈的应该是救死扶伤,然后才能去谈钱。在公立性医院更该如此,因为其存在的核心价值就在于其肩负的公益性,它本身就不应该是一个赚钱牟利的机构。而且,就像卫生部部长陈竺所言,“医院的公益性不在于医院姓公还是姓民,而要看其是不是把医学宗旨当作医院的灵魂。”如果医院真正将医学宗旨而不是金钱利益当作医院的灵魂,“先看病后付费”理应是一种常态。
然而,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医院见死不救、没钱不看病、有多少钱用多少药之类的事件比比皆是,为此延误了最佳抢救时间,没有使用最佳治疗方案,甚至直接让患者失去生命的案例,更是屡见不鲜。在这样的背景下,卫生部早在2010年就发布了《关于改进公立医院服务管理的若干意见》,提出“逐步实现患者先诊疗后结算”。随后,很多地方都开展了此类试点。试点结果比较令人欣慰,恶意欠费逃费所占比例很小,有的地方甚至没有出现一例。这充分说明,“先看病后付钱”具有很好的可推广和可操作性。
对于“先看病后付费”,普通公众自然是拍手叫好的;最大的担忧来自于医疗机构,患者恶意欠费逃费成为主要的忧虑所在。确实,在道德滑坡的整体背景下,部分患者的诚信不足似乎是个问题。其实,只要社保能够实现全覆盖并且大幅提高报销比例,这并不是最主要的问题。比如,只要医保报销比例到2015年如期达到75%,就算有个别人恶意欠费逃费,医院也至少能够保本维持。更何况,对于患者恶意欠费逃费,有很多的办法可以进行有效制约,比如锁定医保卡,在缴清欠费或者与院方达成还款协议之前无法使用;再比如纳入个人征信系统,以之作为评价个人诚信的重要依据。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