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结算的确利好,但是如何能够保证就医地的基金支撑成了焦点。大量的就医人员涌入京津冀、上海、广州等地,即时结算对于就医地的资金如何流转是否提出挑战?会不会影响就医地基金的存量?对此,人社部社保中心主任唐霁松介绍,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实行先预付后清算。部里根据往年跨省异地就医医保基金支付金额核定各省预付金额度,对无故拖延拨付资金的省份,可暂停该省份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
“建立医保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省级预付金,主要是避免异地就医医保结算费用由就医地垫支,增大就医地经办机构或定点医疗机构财务负担。”唐霁松说,比如,北京每年外地来京住院人次相当于本市就医住院人次,费用要高于本市住院费用,不论是北京市医保,还是一些诊疗服务集中的医院,都难以承受垫付压力。
转诊资格要严格把关
避免涌向热点城市
截至2016年底,我国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达9.72亿人,在许多地方,百姓持一张社保卡,就能满足挂号就医、金融支付等多种需求。2017年,社保卡还将基本实现全国一卡通。
董蒨认为,实现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对于有需求的病人和家庭来说是利好和方便。但需要警惕的是,有一些患者对大城市的大医院有盲目“迷信心理”,“其实很多病不是非要到像是北京、上海的大医院去治疗。”董蒨分析,这些患者如果都涌入本身医疗资源已经饱和甚至短缺的热门城市,会给就医地带来巨大的压力,也造成其他地区医疗资源的浪费。
因此他建议,对于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最重要就是解决好把关问题。省里出台具体的跨省异地就医规定必须要严格把关,细化符合转诊的规定。既为有需求的病人提供服务,又不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给诸如北京、上海这样的医疗资源紧缺城市带去压力。“必须清楚地规定哪些医院、哪些专家有资格作出转诊的决定。如果是省内医疗资源处理起来确实有困难的,可以提供转诊服务。其实大部分疾病山东省内都是可以处理得好的,有些病省内相比其他地方还更有治疗优势。”
张彬认为,实现跨省就医即时结算,可以与建设区域性医疗中心相结合,“最大程度地减轻病人负担,让他们可以就近选择信任的医院,也使有限的医疗资源充分发挥作用。”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