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缓解就业形势的压力,政府新增一系列就业和稳定岗位的政策,但效果不是很明显,专家表示,政策的作用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见成果。
今年上半年,政府一系列新增就业和稳定岗位的积极就业政策减缓了就业形势恶化的速度,但距离就业复苏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由于新增就业受制于整体经济恢复的情况,下半年积极就业政策将更多地着力于稳定现有岗位,通过发挥失业保险基金的作用来扶持困难企业渡过难关。
减缓就业恶化速度
从去年9月底到今年2月,中国政府在这5个月中总计出台了7个“保就业”的文件,政策之密集史上罕见。政策目的就是鼓励支持企业通过轮班工作、在岗培训、调整工时、协商薪酬等方式稳定岗位,努力做到不裁员、少裁员。
这七个文件中,力度最大的是去年12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下称“人社部”)、财政部、税务总局下发了《关于采取积极措施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局势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了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岗位的相关政策,在业内被概括为“五缓四减三补两协商”。
在这“五缓四减三补两协商”中,缓缴和减免社会保险费用等于给困难企业提供了一笔无息贷款,通过失业保险资金提供的补贴困难企业实现了对员工的轮休和培训,从而达到鼓励企业“不裁员”的目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表示,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预计将稳定2000万个岗位。
农民工和高校毕业生是受金融危机冲击最大的两个群体,相比于农民工,政府对于高校毕业生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无论是应征入伍、扩大研究生招生比例,还是下令“国字号”单位尽量招用应届毕业生,都有效地改善了大学生的就业局势。
“前紧后松”成为今年很多大学生找工作的感受,就在今年2~3月间签约率还只有20%,到5月就上升为45%,略低于去年。然而也有专家表示,大学生就业的质量还有待提高,短期就业的情况还比较突出。
在上述的七个文件中,唯一一个以国办名义下发的是《关于切实做好当前农民工工作的通知》,但实际的执行效果并没有像大学生那么有效。尽管大量的返城农民工已找到了工作,但已就业的农民工收入下降,工作不稳定的情况比较普遍;受限于中国的产业结构,农民工就业还要最终取决于外需恢复的情况。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教授章铮对CBN记者表示,近期南方一些地区所出现的“缺工”,并非就业复苏的迹象。当前的缺工主要是由于国际订单数量少而且时间急,厂家招的工人基本上都是短工,一单做完可能没有下一单,无法给农民工提供稳定的收入预期,一些异地农民工选择留在老家或者是干脆回乡,工厂也因此招不够工人。
中国劳动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张丽宾表示,由于政府对于就业局势进行了强力的干预,“现在只是恶化的程度没有原来那么快了,就业复苏至少要比经济复苏滞后一个季度,在当前经济复苏尚存疑问的情况下,谈就业好转还为时尚早”。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