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险业的运行管理与利率密切相关。目前市场上出售的传统寿险产品,大多是在降息乃至负利率时代设计出炉的,保险公司的预定利率上限规定为2.5%。随着加息周期来临,这些险种的现金回报率与银行存款相比将全无优势,从而对消费者失去吸引力。
去年7月9日,保监会曾发布《关于人身保险预定利率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此举预示着国内已执行10年之久的寿险预定利率2.5%上限有望放开。虽然具体实施细则尚未出台,但寿险预定利率市场化大势所趋势。
所谓利率市场化,是政府监管部门不再以行政手段对利率进行干预,而是由经营主体从市场的供求关系出发,自行决定利率水平。寿险预定利率市场化改革,是希望透过产品定价来调节市场,增强行业竞争力,提升风险管控水平。
预定利率变化对保险产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定价上。简单地说,预定利率提高,保险费率就会降低,反之则会提高。某大型寿险公司的测算显示,预定利率波动0.5%,相应产品的费率就会波动20%左右。也就是说如果预定利率提高到3%,相应的产品价格将会下降20%左右。在寿险产品的设计过程中,预定利率对产品定价影响是相当大的。
也因此,预定利率市场化对寿险业来说存在一定的风险,主要是经营上的利差损风险以及业务上的退保风险。
首先来看利差损风险。众所周知,上世纪90年代,寿险产品的预定利率一度处于高位,最高曾超过 8%。而在央行连续 8次降息后,银行存款利率已大大低于保险预定利率,导致不少保险公司背上了沉重的利差损包袱。加息周期毕竟是会过去的,如果寿险业在这个周期内将预定利率定得过高,一旦市场进入降息周期,很难说历史不会再次重演。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