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打算开始进行养老储蓄的时候,势必要根据自己的要求来制订计划,而制订这个计划是一个三步走的过程:1)计算你退休时需要多少钱;2)决定你准备用多少年储备到这笔钱;3)在合理的收益率预测前提下计算出每年必须强制储蓄多少。而在这个三步走的过程中,计算退休需要多少钱绝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考虑这个问题时,很多的因素都需要考虑,比如物价上升带来的购买力缩水问题,比如你愿意享受的退休生活水准,而最困难的问题就是预期寿命。考虑到物价上升的影响,假设你退休后生活水准为每月8000元即1年9.6万元的话,那么你在60岁退休时需要储蓄的钱就是9.6万元乘以你退休后的预期生存时间。虽然我们很容易就可以查到目前的平均寿命数据,如上海目前男性为76.64岁,女性为83.29岁,但这个数字对于我们决定自身的预期寿命实在是帮助有限,毕竟这不过是上海人的平均寿命,并不等于你只能活到这个岁数。以男性为例,若只是按照77岁的平均寿命计划退休储蓄,但届时却健康长寿,就面临退休储备不足的问题。而另一方面,若我们小心谨慎,按照长命百岁可以活到105岁来计划,固然可以极大的规避退休储蓄不足的问题,但这样也给年轻时的强制储蓄带来很大的压力。我们可以测算一下,按照9.6万/年(不考虑物价上涨也不考虑投资收益等问题),若按照77岁平均寿命,那么60岁时有163.2万元就足矣了,但若按照105岁计划,就需要432万元,这意味着后者年轻时每年的退休储备要比前者高上164.71%,这显然是个不小的压力。
而年金保险的出现,便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预先储蓄一笔钱后,年金险便会从投保者特定年龄(比如55岁或者65岁)开始每年给一定金额的退休金,只要你活着(目前保险公司一般最多给到105岁),每年就可以获得这笔资金,这意味着你活得越长,从保险公司获得退休金也越多。而对保险公司而言,这时就充当一个再分配的角色。假设现在有这样一个年金险,你在60岁的时候一次性缴付10万元,此后每年可以获得6250元的返还。在不考虑投资回报的前提下,若你活到77岁正好拿了16次年金收回本金。但是,并非所有人都可以活到77岁的,也不是所有人只活到77岁的。假设投保者A只活到76岁,那么保险公司从其身上就赚了一次6250元的退休金,但同时若有一个投保者B活到了78岁,则保险公司必须向其多支付一次6250元的退休金,两相抵消,保险公司不赔不赚。当然,在实际运作中,保险公司会收取合理利润,但年金险的实际原理还是一致的——在这点上与人寿保险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