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2008年半年报,三大保险股寿险业务无一例外取得了快速增长,尤以保费规模的持续扩大为突出亮点,如中国太保和中国人寿,上半年寿险保费收入较2007年同期依次实现了58%、50%的高增长,相比之下,中国平安上半年寿险保费规模仅仅实现了同比上升29%的增长幅度。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一家拥有产险、寿险、银行、信托等业务的综合金融保险集团,中国平安虽然出现净利润、净资产的大幅下滑,寿险业务仍然贡献出较大利润,在中国会计准则下实现利润同比增长28%,成为除银行外唯一一项实现盈利增长的业务。
如果说,寿险业务理应“不以保费规模论英雄”,那么,按保费规模论排名座次的现状,似乎哪家企业都难以做到视而不见。面对2007年各大险企纷纷在银保渠道推出理财型产品以求保费规模快速增长的局面,中国人寿在银保渠道及时推出新版万能险及投连险,以求挽回2007年以来市场份额出现下滑的局面。
寿险保费增速是快还是慢,市场份额保持稳定还是出现下滑?透视2008年中报,三大保险股展开了一场围绕在“规模”与“质量”之间的博弈。
市场份额差异:折射渠道策略
中报显示,中国人寿2008年上半年实现保费收入1821亿元,同比增长50。1%。得益于在银保渠道及时推出投连险和万能险,中国人寿仍然保持着寿险龙头地位,市场份额上升了3个百分点,由年初的39。7%上升至6月30日的42。8%。
“受市场银保热卖影响,公司银保产品规模迅速扩张,由于该类产品相对简单,可比性强,与其他理财产品构成直接竞争,内含价值贡献率较低,因此保单持续性和盈利能力均比个险产品弱。”平安证券分析认为,中国人寿上半年银保产品占比较高,保费收入和新业务增速的持续性将面临威胁。
数据显示,中国人寿上半年银保渠道实现保费收入874亿元,占总保费48%;个险渠道实现保费收入747亿元,占总保费41%;团险渠道实现保费收入200亿元,占总保费11%。
平安证券认为,中国人寿销售渠道偏重银保,银保渠道产品多为趸缴,偏重银保的业务结构带动了趸缴业务上升,结果其2008年上半年首年新单中,趸缴占比高达78。1%,续期保费在总保费中占比从上年39。2%降至26。6%,因续期保费是寿险公司重要利润来源,续期保费占比下降将对公司未来盈利能力构成不利影响。
海通证券则认为,银保高速扩张的确容易造成保费的大起大落,尽管上半年中国人寿银保业务高速扩张,增速超过100%,但核心业务———期缴首年保费同比增长25。8%依然是不错的表现,虽低于中国平安的30。3%,但高于中国太保的17。3%。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