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效应
除了渠道,银邮系险企也成为一年来寿险市场机构扩张的赢家。
1月初,保监会网站上发布了对中邮人寿、建信人寿筹建分公司的批复文件,获批筹建的分公司分别为中邮人寿的广东、湖南分公司和建信人寿的湖北、四川分公司。
记者注意到,在2011年11月5日之后,保监会一直没有批复任何中资寿险公司筹建分支机构的申请,仅在去年1月到3月集中批复一批外资寿险公司分支机构筹建,之后对筹建分支机构的批复仅限于财产保险公司。如果说“关闸”是因为控制寿险业粗放式扩张,那么一年后的“开闸”已经显示出银邮系险企的不俗潜力。
事实上,尽管短时间难以撼动大型寿险公司的市场地位,但银邮系险企的超常规发展已经令其他银保依赖程度较大的公司感到不安。
“现在个险渠道一时半会儿是上不去的,要短时间冲刺保费规模,银行还是最佳渠道。”张鸣坦言,目前银行网点只能代理三家保险公司产品,在银保业务仍受政策限制的条件下,今年非银行系保险公司的银保渠道肯定还会遭到压缩。
比如,作为代理银保保费最多的银行,一旦农业银行(601288,股吧)今年计划拿出更多渠道为旗下的农银人寿开展业务,理所当然地就会挤掉其他保险公司的份额。
此外,在现金流压力日益增大的中小寿险公司中,银邮系险企的另一实力也体现在“大树底下好乘凉”。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银邮系保险公司分支机构的快速增长背后,有着强大的资本支持。
记者发现,很多这类公司在银邮入主后迅速大比例增资,资本金往往暴增几倍。数据显示,中邮人寿于2012年8月增资15亿元,从而注册资本金大幅增至20亿元。2012年8月,建信人寿获得股东注资,注册资本由11.8亿元大幅增加至44.9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