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两次投连险退保潮与保险诚信文化缺失
我国投连险遭遇退保“滑铁卢”有两次,一次是在2003年,一次是2008年。引发危机的表象都是资本市场不景气,而深层次原因,主要还是保险行业的销售误导。
2001年,平安保险引发的的投连险退保事件迅速席卷全国。投连险原本是“寿险市场转型的标志性产品”,转眼之间变成了过街老鼠,人人都在喊打。2003年前后,各保险商被迫停售投连险。
2008年,投连险退保潮再次上演,是谁导演了这场戏?谁让投连险再一次引得投资人信心膨胀之后,又一次粉碎了它。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对记者说:“不该卖投连险的业务员,将投连险卖给了不该买投连险的客户。”
部分保险代理人误导销售一直被社会诟病,他们夸大投资收益率,现实的“低收益率”与宣称的“高回报”南辕北辙。误导消费者的事件屡见不鲜。退休在家的刘女士告诉记者:“当初我去银行,理财顾问对我说,该款投连险收益可高达88%,保本绝对没问题,哪料现在原本的养老保命钱已从8万跌到了5万,亏损3万。刘女士表示要投诉到底。
中国人民大学保险系主任张洪涛也表示,保险公司往往只说好的一面,国内的投资连结保险的宣传容易误导客户,这也说明有关部门对投资连结保险的监管还存在明显的不足。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