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地二:工商银行某网点
推销术:“小公司,收益没法保障。”
走进工商银行,记者看到柜台上摆放着某大型中资寿险B公司的一款“金玉满堂两全保险(万能型)”产品,工作人员解释道,“那是一款万能险,不分红的。靠利息收益的,比较低没有这款‘祥瑞年金保险(分红型)’合算。”
看记者对B公司产品很感兴趣,厅经理又道,“其实这款产品的利率比同类保险还是高的,很多万能险的利率只有3%/3.5%。”
场地三:邮政建行某网点
推销术:“这个产品就保5年,期限短,收益快。”
记者在中国邮政大厅发现某中资C公司的2款趸交型保险产品,保险期间分别为5年和10年。
看到记者拿起折页,一位邮政工作人员过来询问是否要买理财产品,推荐记者选择C公司的“红利发两全保险(分红型)”产品。并两次将记者手中C公司另一款产品——“红利发两全保险(分红型)”强行拿走,放回折页架。
场地四:北京银行某网点
推销术:“我们是国有企业,您才能贷到80%,在很多小公司您只能贷到70%。”
北京银行某支行,某大型中资寿险D公司银保业务员向记者介绍了三款产品,除“鸿盈两全保险(分红型)”是新出的产品,目前尚未分红之外,剩余“两款产品在2007年的分红都在百分之七点多,由于公司投资部门投资的项目都差不多,所以分红相差也不会很多,2008年经济危机分红百分之二点多;去年分红时3.5%左右。”业务员熟练地报着数字。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