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除少数产品外,多数“另类保险”销售平平?一般认为,保险仍属小众需求的产品,相对于服装鞋帽等商品来说,其受众面还是有限;而“另类保险”基本都是针对某一细分市场,其受众面将更狭窄。
而且绝对价格便宜不意味着相对价格便宜,很多保期一年的综合意外保险售价仅一两百元,而“另类保险”保期都较短,综合来看,并不比正常保险便宜。说到底“另类保险”在本质上仍是意外险,若是已经购买了一年期综合意外险的消费者无需再单独购买“另类保险”。
“另类保险”前景几何?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另类保险”无法归入以往任何险种,目前是作为主流险种的附加险(津贴)或买就送服务,还不能算是新险种。该业内人士认为,“另类保险”没有突破保险法相关规定,但“有些‘另类保险’不太有保险意义”,更多还是营销方式上的一种创新。
安联财险推出的“赏月险”和“阳光险”均是主险之外的附加险(或津贴)。“赏月险”主险是中秋当天保额10万元的人身意外险,“阳光险”的主险为个人旅游意外险。而“春运险”“小鞭炮”“H7N9流感综合保险”都是交通工具意外险和人身意外伤害险的细分市场险种。
随着我国保险业的发展成熟,以及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另类保险”是必然的衍生物。虽然受众不大,但“另类保险”往往抓住一个细分市场,从而使保险产品更好地服务于实际的细分需求。安联财险副首席运营官宋玄璧表示,推出“赏月险”是希望探索由中国网络经济产生的保险需求,“那才是最有生命力的”。
但正如一些网友指出的,只有厌恶风险,人们才会去购买保险,而保险公司根据概率去设计产品。如果不是值得厌恶的风险,根据这种情况设计出来的保险产品会有多大的市场需求呢?(文章来源:新华网)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