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北京市人社部门宣布,医保个人账户年底将封闭管理,届时,参保人员个人账户资金将打入社保卡中,仅用于看病就医,实现专款专用。个人账户的钱是不是“自己的钱”?为什么要封闭管理?全国各地都是怎么做?记者进行了采访。
个人账户不仅是“自己的钱”
记者了解到,北京医保个人账户在年底封闭之后,个人账户资金直接打到社保卡上,不再打到存折上。而已经打到个人医保存折上的资金属于个人,不会被封上。
很多人不能理解,个人账户的钱明明是自己的,为何要封闭管理?1998年《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明确,“个人账户的本金和利息归个人所有,可以结转使用和继承”。但同时指出,“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由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构成”,也就是说,个人账户是医保的一部分。基于这一点,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对个人账户实行封闭管理,只允许在定点医院、药店看病买药。
专家认为,个人账户和统筹基金是一个整体,发挥保险的互助共济作用,这是社会医疗保险的一个重要功能,不应简单地将其看作是自己的钱,况且,个人账户中还有一部分资金是用人单位缴纳的,大约占用人单位缴费额的30%。
沉淀资金需发挥共济作用
不管是放开管理还是封闭管理,都存在个人账户资金大量沉淀的问题。人社部2012年统计公报显示,个人账户积累2697亿元,占总结余规模的35%,并以每年约300亿元的规模增长。
一方面个人账户结存资金在不断地滚雪球,一方面统筹基金支付压力却在不断增大,有些地方当年结余只有当年收入的3%,面临收不抵支的风险。且尽管个人账户绝对数在不断增大,但是由于无法在医保“大盘子”里共济使用,人均支付能力不强,即使参保人将其积累到退休,相对于不断攀升的医药费用来说,仍然是杯水车薪,无法有效减轻参保人因疾病带来的经济风险。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