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保费看差别:保险公司增长模式再分化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万科事件仍在发酵,今年的保险业似乎收获了前所未有的目光。随着万科股权之争将宝能系的前海人寿推上风口浪尖,中小保险公司的发展模式更备受关注。
和谐健康和安邦人寿的特点类似,据和谐健康2015年年报披露,2015年和谐
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经营的所有保险产品中,规模保费前五名的保险产品是和谐安赢一号
护理保险、和谐康赢一号护理保险(万能型)、和谐附加财富一号护理保险(万能型)、和谐五号护理保险(万能型)及和谐康赢二号护理保险(万能型)。其年报亦显示,公司目前业务以银保理财型业务为主。
实际上,安邦系之所以如此惹眼,除了保费方面的阔步前进,更重要的是在从3月下旬开始实施的中短存续期人身险产品新规下,仍然能保持稳定增长的状态。中短存续期人身险产品新规对行业影响颇深,多位中小型保险公司人士曾表示“有点担忧”,一位小型保险公司人士日前在和记者交流时表示:“保费端的增长速度有明显减慢。”3月单月的保费数据显示,
华夏人寿、富德
生命人寿、前海人寿等一些中小险企的保费增速便出现颓势,到6月单月规模保费甚至开始出现负增长,其中富德人寿连续三个负增长,华夏人寿连续两个月负增长。
海通证券此前发布的研究报告分析,2015年下半年险资举牌潮后,保监会对于
万能险的监管趋严。监管新政下,华夏、生命、前海等平台类公司面临保费、增资双重压力,偿付能力在“偿二代”下接近监管红线,高价万能险规模将逐渐缩减,“资产驱动负债”激进模式将终结,有利于上市保险公司的价值经营。
一味做理财产品等于“给自己挖坑”
两年前,保险业即开始分化出所谓的“资产驱动负债”和“负债驱动资产”两种发展模式,而几家大型保险公司和一些中小保险公司的发展方向开始分化,近一段时间,保监会新规不断落地,让中小保险公司阵营亦出现分化。
7月21日,在“十三五”保险业发展与监管专题培训班上,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强调,防范风险是保险业永恒的生命线。其中,要高度重视防范产品风险和利差损风险,保险创新要守住风险的底线,要不断提高精算技术、产品设计和定价能力,优化业务结构,防范产品定价和产品结构畸形的风险。注重结合投资能力和资产配置来优化业务结构,从源头上控制和化解产品风险和利差损风险。
平安证券研报分析,2016年上半年寿险保持强劲增长的主要原因为,2015年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率为2008年以来最高,保费滞后投资一年,因此今年的寿险保费收入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太平洋券也表示,“2011年以来,保险业保持良性发展,保费收入增长率由负转正,由个位数增长至两位数,虽然短期数据略低于预期,但今年有望创下近5年保费收入增速新高。”
从上半年保费排行榜来看,四家A股上市险企的转型之路依然继续。上半年,这四家险企(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
太保、
新华保险)合计实现保费收入7517亿元,同比增长19.37%。
四家上市险企中,新华保险上半年原保险保费增速处于负增长状态。6月底,新华保险董事长万峰曾谈及结构转型战略,其表示,尽管保险行业近年来保费规模大幅增长,但结构上理财产品仍占据较大比重。随之而来的是资产与负债的匹配、投资回报等问题。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投资的低回报问题更是凸显出来。万峰认为,这种情况下,如果保险公司还是一味做理财产品就是“给自己挖坑”,调整结构、发展保障型产品才是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