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被保人无论是期满前“仙游”抑或是年逾期颐都可以获得保险金额双倍的收益,这成为该款保险最大的卖点。对于那些既想在保险期间内获得保障,又想在年老退休后取得可观收入颐养天年的人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借贷功能减少退保率
为了避免那些投保的商丁们因一时周转之急而动退保的念头,中国人寿在设定分红险的同时就给它配上了商业贷款的功能。裴晓燕介绍,这款保险目前可借贷金额为保单现金价值的70%,通常为半年期的短期借贷方式,利息与商业性的银行贷款利息相同。
这一功能的推出对于中国人寿和投保人而言都是“一箭双雕”的双赢之策。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在吸引更多投保人同时拓宽了赢利的空间,而对于那些小型商业主来说,在收紧银根的紧缩货币政策下,银行借贷已并非易事,而对于投保此类分红险的投保人,即可仅凭保单就能轻易地获得借贷,成为一种新的融资渠道。
分红收益缓解CPI带来的“伤害”
最新的2008年前两个月的CPI平均指数已达到了7.9%,在如此高的物价水平下,人们手中的购买力也日益萎缩。作为具有投资性的鸿寿年金分红险,在保障的基本功能下依托国内最大的寿险公司,共同分享投资成果(保单红利),获得规模优势。
据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培训师裴晓燕向记者介绍,以往,由于保监会对分红险投资领域的限定以及其他一些因素,分红险的保单红利几乎淡出了人们的关注视野,但近两年由于保监会对投资领域的限定有所放松,中国人寿去年投资债券和股票给公司2007年带来了较大的收益。
中国人寿,2005年分红险的可分红盈余仅为60.2亿,2006年的可分红盈余就达到了118.9亿,到了去年,中国人寿的分红险的可分配盈余已达到了359.85亿。鸿寿年金2007年的保单红利也比2006年上涨了20%左右。
但裴晓燕仍认为,中国现有的投资渠道和市场环境,规模优势难以体现,短期内的保单红利没有竞争优势。但对于高速飙升的物价带来的购买力下降的现状,是具有一定的对冲能力的。
缺乏高残保障是鸿寿年金险“软肋”
虽鸿寿年金对于养老和死亡两方面都有了详尽的保障,但对于那些因疾病或意外事故导致的高度残疾未加以附加到这款保险当中,确属这一险种的“软肋”所在。
保险经纪人史军人为,由于这一险种是定期寿险,受保人80岁以前可享受20或25年的养老保障,但随着生活水准和全社会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和加强,年逾“杖朝”的高龄老人也越来越多,80岁以后的生活更需要保障,从这点上来说,鸿寿年金这类定期寿险与终生寿险相比具有一定的劣势。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