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在2013年保险监管工作会议上透露,上海税延养老保险试点初步方案已经确定,但同时也有消息人士透露,企业年金可能暂不参与上海税延养老保险试点,其原因是在财政部组织的讨论中,人社部对于企业年金税收优惠的比例并不认同,认为之前定的300元的税优额度太少,希望加大额度或另行推出。
不过,对于年金税优政策今年能否正式出台,业内依然很难乐观。“这不是一个问题,这是税前一系列问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对记者表示。
税优激励不足
“我去年交的企业年金一共扣了3000多元的个人所得税,如果算上退休后取出企业年金时的通胀,觉得真有点像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1月30日,一位四川的国企员工坦言。
有业内人士计算,一名30岁、月收入5000元的男职工,个人和企业按照工资的5%缴费,每月共计缴费500元,如果收益率在4%-5%之间,那么预计60岁后可每月领取约2000元退休金。
这样看来,即使算上通胀,在基本养老保险的基本保障之外,企业年金依然可以提高养老生活标准,因此前景理应很好,但现实并非如此。2005年,有专家预计,到2010年企业年金能达到1万亿的规模,但直到目前,企业年金却始终没有迎来一个井喷式的发展。
人社部数据显示,到2011年底,全国只有44900户企业建立了年金制度,参加职工1577万人,累积资金3579亿元,距离此前业内的保守估计到2010年达到1万亿元相去甚远。而2011年底,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有28391万人,也就是说,其中只有5.5%的人参加了企业年金。
另一位企业员工透露,年初他所在部门有10个人退出了企业年金,而部门一共有19人,除去超过40岁的4人,也就是说15人退了10个人。“很多人都觉得钱没拿到,税反而先缴了,不愿意参加。”
事实上,近年来人社部一直在努力推动企业年金的发展。尹成基介绍,近几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推进企业年金计划的建立和基金的保值增值,实行了市场化的管理。2012年,我国又进一步推进企业年金集合计划的实施,也就是说一些中小企业可以联合搞一个计划。
但多数业内人士都将企业年金发展缓慢的最主要因素归因于税收优惠的问题。据悉,我国目前企业年金中的企业缴费仅有5%的税优,且进入个人账户时还得缴税,个人缴费部分则必须缴税。
“当前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比例太高,多数中小企业和个人在社保缴完后已经没有能力再去缴企业年金。”一位大型养老险公司人士对记者表示,如果没有大的税收优惠政策出台,就算未来还有大型央企、国企会加入,但依然覆盖不到中小企业,业务增量可能会放缓。
而平安养老董事长助理杨群也撰文指出,在存量年金转制完成之后,整个行业将进入“渐进期”。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