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调整初见成效
2010年初,中国保监会提出“转方式、调结构、防风险、促发展”的要求,各人身险公司从自身业务特点出发狠抓业务质量,大力转变发展方式,在业务结构优化的基础上,整体保费收入大幅提高,28.94%的增长率远高于2009年的10.99%。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人身险业已基本度过调整期,一些公司已经具备不断冲高的实力。
“十一五”期间,人身险行业保费收入始终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年平均增长率达24.29%,远高于每年GDP的增长水平。这充分佐证了保险行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居民财富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人身险业将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可喜的是,过去的5年,中国保险业把握住了机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
具体来看,从2006年到2010年,人身险行业保费收入的增长率分别为11.38%、21.86%、48.26%、10.99%和28.94%,增长率的变化显示了业务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及成效。
2007年资本市场一度高涨,部分保险公司的投资冲动空前强烈,盲目追求保费规模以换取投资收益。2008年,人身险保费增长率达48.26%,创下10年纪录。为行业持续稳定发展,中国保监会从2008年8月起果断采取了一系列监管措施,全行业从2008年第四季度开始进入结构调整期。2009年,随着结构调整走向深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人身险保费增长率只有10.99%,是“十一五”期间最低的一年,但效益逐渐凸显。结构调整也为2010年人身险保费再度冲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10年,人身险保费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当年增长率达到28.94%,成为“十一五”期间增长率第二高的年份,但效益和意义却远超过2008年。
中资外资差距明显
尽管5年来人身险保费收入增幅不小,但比较一下中资、外资寿险公司的保费收入数据就可以发现,两者的表现有相当差距。从市场主体看,2010年,人身险行业共有市场主体61家,比2005年的43家增加了18家。值得注意的是,5年来新增的18家市场主体中,14家是中资公司,外资公司只有4家,平均一年还不到一家。新增中资公司中既有新面孔,也不乏一些外资公司由于股权变动而改头换面,变身成为中资公司。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