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保低迷使得沪上寿险市场再现负增长。上海保险同业公会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沪上寿险实现保费收入292.4亿元,同比下降21%。而去年同期,沪上寿险得益于银保的井喷,同比增长高达37%。
有数据进一步显示,上半年沪上寿险各渠道均不给力――个险渠道保费收入97.9亿元,同比下降8.5%;团险渠道保费收入28.9亿元,同比下降47.9%;银保渠道保费收入158.1亿元,同比下降21.3%。
“所谓的寿险结构调整并没有多少新意,增长看银保,银保靠趸缴,个险渠道增员难仍是顽疾,加息又使得寿险产品竞争力下降,这样下去,上海寿险市场负增长恐怕会越陷越深。”上海财经大学保险系主任钟明指出。
增长缺乏亮点
虽然整体负增长,但是上半年沪上还是有11家寿险公司取得正增长。其中,增幅最大的是民生人寿,其保费收入1.5亿元,同比增长510%;增幅最小的是瑞泰人寿,其保费收入57.8万元,同比增长1%。
这11家取得保费正增长的寿险公司,其市场份额之和不过11.35%,由于保费总量基数低,这些公司很难影响沪上寿险整体走势。
生命人寿成为上海市场上半年的“黑马”,其保费收入9.2亿元,同比增长150%,市场份额3.14%,跃升至沪上第7,和第6友邦的保费差距不过1.9亿元。不过,从内涵价值的角度来考量,生命人寿的“大跃进”并没有多少亮点,其保费收入中,银保占比高达87%,其中,银保趸缴比例84%。
在正增长的寿险公司中,和生命人寿采取类似操作手法的还包括天安人寿、交银康联、民生人寿、汇丰人寿等,这些公司银保渠道保费占比都在70%以上,最高的达到98%。
对于这样的现象,钟明表示,这其实反映出中小寿险公司在激烈竞争中的一种无奈选择,先解决规模考核的问题,再考虑渠道策略和产品策略的合理性。此前在沪上寿险市场取得业绩猛增的“黑马”,如联泰大都会人寿、人保健康、光大永明人寿等,也是依赖单一渠道或者单一产品的集中发力。
沪上某中小寿险公司办公室相关人士也坦言,要结构转型,追求业务效益,也必须等到下半年没有业绩压力的时候再考虑,总公司下达的年度保费任务完不成,一切都是空谈。
市场格局依旧
今年上半年,平安、国寿、新华、泰康、太保、友邦6家寿险公司依旧位列沪上市场份额的前6位,而且排名和去年同期没有任何变化。唯一变化的是,去年同期比拼的是哪家公司增长的多,而今年则沦为哪家公司下降的少。
从保费收入来看,平安负增长26%,国寿负增长27%,新华负增长15%,泰康负增长28%,太保负增长15%,友邦负增长1%。“寿险公司的业绩考核往往采用对标方式,在竞争对手同为负增长的情况下,能否‘跑赢大盘’就成为总公司考核的关键。”知情人士透露。在这种情况下,友邦、新华、太保的负增长情况要明显好于行业平均水平。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