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十年,外资寿险在中国经历了一个震荡期”,社科院保险专家郭金龙教授对搜狐财经如此表述外资寿险在中国的十年境遇。
确实如此,2004年至2010年间,外资寿险公司从19家增加至28家,2005年时外资寿险公司一度在整个市场中保费从2%多的占比一跃而上至8.9%。在保险业整体市场份额下挫的大环境下,2010年全年外资寿险市场份额下降至5.8%,今年上半年1-5月更是退到3.76%。
十年来,外资人寿保险公司有当初中资寿险担心的“狼”被逼成了“羊”。
但是,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也呈明显的区域特征。郭金龙教授说,“但是从发达市场,尤其是北京市场来看,总体保费收入能达到百分之十几。外资保险公司保费占总收入的比重,06年达到21%点多。08年下降到12%点多,这两年又回升,10年达到16%点多。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高的水平。在发达地区,尤其是北京,外资公司数量的比重也比较大。外资公司数量达到30%的比重。”
虽然,中国入世之后外资保险在中国市场并没能如所预料的那样“大展手脚”,但他们为中国保险业带来的促进作用不可小觑。“从行业的发展,纵观十几年,92年进入大陆市场之后,这一二十年的变化,我们行业的变化与外资的引进关系还是非常密切的。从先进的理念、管理方式、管理经验和保险的技术方面,作用还是非常大的。外资保险公司的发展在促进保险业的对外国际交流方面也有一些特殊的作用。包括从监管层的交流、公司之间的交流,从人员交流到信息交流、技术交流等等。”郭金龙教授如是说。
外资寿险为什么从狼变成了羊?
为什么十年来外资保险公司的市场表现低于我们当初的预期,对外经贸大学保险专业学者何小伟博士认为可以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找原因。
客观方面,第一是环境差异,中国保险市场整体不成熟、有着巨大的城乡差异、区域差异、且中国经济体制处于转轨的过程中。老百姓风险意识不高,没有保险文化基础。比如,死亡在中国文化里面是比较避讳的,但他确实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人身风险。第二方面,由于政策限制,外资保险只能以50%对等股权的形式与中资成立合资寿险公司。这种对等股权结构也造成一定的控制权、经营权、管理权冲突,影响了合资寿险公司的经营战略。第三方面是来自监管层的一些限制,主要表现在分支机构的设立进度上面,外资公司平均每年不到一家分支机构的成立。与此对比的是中资保险公司每年两到三家。
同时,何小伟认为外资寿险公司的本土化有很多问题,这也是导致他们在中国表现平平的重要主观因素。“进入这个市场之后,他们还是有点过度自信。”产品设计照搬本国,不考虑中国市场特殊情况;人才不从本土培养,从总部或台湾、香港、马来西亚等其他华人圈派遣管理层,导致无法准确掌握中国市场文化和消费者需求,制定的战略经常有偏差。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