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经济之声报道,入世十年,是我国保险业高速发展的十年。目前,我国保险业世界排名已经升至第6。中资保险公司迅速发展,而外资公司的保费收入减少、市场份额不断萎缩,甚至有企业撤出中国。这是否意味着,中资保险企业已经完胜外资?下一个十年,中国保险业有哪些问题需要改善?
入世后,中国保险市场的大门全面敞开,外资保险公司大举进军中国市场之时,也是中国保险业进入高速发展的阶段。2001年我国保费收入只有2000多亿元,2011年,这个数字有望达到1.5万亿元。
首家进入中国内地的外资保险公司、美国友邦保险有限公司中国首席执行官蔡强认为,中国能够成为全球保费增长最快的地区,外资力量功不可没。
蔡强:代理人制度是友邦带进来,在此之前,国内的保险是员工制,大家等着别人上门来买,而不是出去推销。当友邦保险把代理人制度介绍给中国,对中国保险业起到了一个很大的推动作用。
除了带来新的渠道,外资的进入还客观推动了我国保险行业的规范化。复旦大学保险研究所所长徐文虎认为,外国保险业的发展早于我国,整体机制更加完善,而外资保险公司是按照它所在国的要求来操作,这对中资有很强的示范效果。
徐文虎:如果我们不按照这条去竞争的话,那我们输,所以我们马上吸收了这些。最早学习的是他们的工资、待遇,后面学习他们的的经营理念和方法。大家都意识到,保险不是简单的收一个保费,而是一种以技术为依托的服务。
已经跻身《财富》500强的中国人寿、人保、平安3家公司先后在纽约和香港上市,但他们在海外市场的尝试也远不如他们在本土市场的表现。平安海外投资主要集中在香港市场,占保险资产的比例不到3%,而2003年登陆纽约股市的中国人寿,上市不足半年就因为信息披露不完全在美国被起诉。复旦大学保险研究所所长徐文虎认为,中资保险企业在海外竞争力不足,主要因为对国外的游戏规则不够熟悉。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