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随着各方信息和观点的碰撞与交锋,相信大家也基本厘清了事情的轮廓,对所谓“高保低赔”,一些公众和媒体的认知与行业的实际情况是有较大出入的。但在这个话题初起之时,其山雨欲来之势,诸如“保险公司两头占便宜”,“应该要求集体退保”等传言,似乎在酝酿着一场针对保险行业的信任危机。
为什么一个在行业快速发展中需要随之调整和修正的技术性课题,会在个别媒体甚至一些传言的引导下迅速发酵、放大,并形成不利于行业发展的负面声音呢?
这让笔者想起《吕氏春秋》中的《察传》对传言变异的描绘: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故狗似玃,玃似母猴,母猴似人,人之与狗则远矣。
笔者以为,形成如此巨大的“人与狗”的落差,和近年来保险整体行业的品牌积弱以及缺乏专业、清晰、迅速、权威的行业声音大有关系。
我们知道,这些年各大保险公司都加大了自身品牌宣传的投入,据统计,仅去年一年,保险公司面向大众媒体的广告投入就超过20亿元人民币,一些保险公司的品牌和产品是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一些保险公司也成为明星企业。但这些却掩盖不了一个尴尬的事实是:保险行业本身在普通民众中美誉度不足,保险业务内容很多不被老百姓理解,保险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也不为大家充分认知,甚至在一些人心目中对保险还有一些负面印象。因此,当出现争议性话题时,普通受众往往以一些非专业的、情绪化的传言为依据不自觉地接受对保险业的负面看法。
而保险行业品牌积弱的结果是:真相总是跑不过传说。
美国社会学家希布塔尼有这样一个说法:传言是一群人议论过程中产生的即兴新闻,是一群人集体智慧的汇总和扩散,以求对事件得出一个满意的答案。
所以,我们不妨以一种新的眼光来看待针对保险业负面传言的出现与生长:普通保险消费者需要的无非是对事情的满意答案,无非是需要化解在信息不明朗时产生的焦虑感。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