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通过对保险公司的收益率和客户的保险回报率进行对比来说明问题。
为何很多人买储蓄保险从来不算回报率的?
1、保险公司不想让客户算。如果客户知道买保险,还不如存5年期的银行,谁还会来买保险呢。
2、代理人也不想使客户知道。代理人的提成是和保费直接相关的,储蓄型保险的保费高,当然他们乐意销售。
3、客户自己也不愿意算,根本没有花钱买保障的意识。绝大数人希望从保险公司获利,大家最好交100元保费,从保险公司领回150元。貌似精明的大众忽略了两个因素:
a、世界第八大奇迹-“复利”;b、储蓄型保险保额低,出险时保障不足。
这下好了,三方都喜欢储蓄型产品,这就是热销的原因。那么,我们看看最终的结果呢。保险公司当然十分开心,以很低的成本(2.5%)融来资金进行投资,稳稳地赚取利差。保险代理人也获取更多的佣金。最后,受损失的只有客户,而且还蒙在鼓里,当然这个损失是慢慢的,隐性的。
对于理财能力不强的客户,每年少赚1-2%,理财能力强的可能少赚5-6%。不要小看1-2%,滚动20、30年后就差异很大,而保险公司恰恰赚取的就是这1-2%。
另外,保险产品的现金流复杂,一般客户的代理人难以计算。所以,保险公司打着保障的幌子,干着把5元的珠子(保障)装入80元盒子(储蓄),买过客户100元的买卖。当然,这个80元的盒子(储蓄)总是以一定的速度膨胀,30年后可能涨到200元(年回报率只有3%)。保险公司可以洋洋得意的说,我多么有善心啊,不但白送保障,而且资金翻番。
其实,客户应该心静如水。请想一想保险资金的收益率,你的回报率肯定不能超过保险资金的收益率。那么保险公司的收益率是多少呢?保险资金的平均回报率从2000年到2006年从来没有超过6%,公司也只赚这么点,客户怎么可能拿到更多呢?
未来长期而言,保险资金回报率的上限应该是银行的贷款利率,不可能大幅超过这个基准。保险公司的在01-05年的投资收益是乏善可陈,平均年收益率只有3.3%。这就是为何很多投保人红利少得可怜的根本原因。
考虑到保险公司费用,在过去5年把钱交给保险公司打理,收益可能还不如存5年期的定期,肯定不如国债等稳健收益产品。
接着,分析一下2006年的收益率5.8%。保监会主席吴定富在2007年全国保险工作会议上指出,“2006年,中国保险行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行业的整体实力进一步提高,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保险公司的盈利状况继续改善,全行业实现投资收益955.3亿元,收益率达到5.8%。”吴定富说,“2006年,天帮忙,人努力”,保险公司的盈利状况继续改善。说明这个5.8%也是来之不易的。
“从资金运用情况看,2006年末我国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为17785.39亿元,较2006年初增长26.2%。其中,银行存款占33.67%,较2006年初下降2.98个百分点;债券投资占53.14%,较2006年初上升0.49个百分点。”
从吴主席的讲话可以看出,目前保险公司的主要投资渠道还是买债券和存银行,合计85%以上资金投资这两个渠道。
我们可以先看看这两块收益。大家都可熟悉银行存款,当前5年期存款利率5.76%,且银行资金充裕,而房贷优惠利率不足7%,保险公司不可能拿到更高利率。保险公司只能指望股票、基金等权益性资产。
但是,投资权益性资产受到几个限制:
1、投资比例。所有股票、基金的总和不能超过总资产的20%,投连险不受这个限制。
2、虽然保险公司的资金成本也便宜,只有2-2.5%,但是不能亏损的。如果亏损5%,公司要拿出7%去弥补损失。因此,投资策略不能太激进。
从中长期角度粗算一下,保险公司把85%配置在债券、存款等资产上,年收益率5%,而15%配置在股票等权益性资产上,年收益率15%,合计收益率6.5%=(85%*5%+15%*15%)。个人认为6.5%已经是个乐观的估计。
当然,今年的投资收益率肯定好于去年,这是建立在股市涨了近200%的基础上,这种行情不能说是百年一遇,至少是十年一遇的。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平安的2006年年报,其中第61页有内含价值的投资假设,非投连险2007年的回报率为4.30%,每年增加0.1%,到2011年及以后为4.70%;投连险2007年投资回报率为4.80%,每年增加0.1%,到2011年及以后为5.20%。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