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请把我留在,在那时光里……”显然,在养老问题面前,没有人可以如歌中唱的那样洒脱。养老金是保障还是“劫富济贫”的陷阱,到底,拿什么养我们的明天?
郎咸平算过这么一笔不靠谱的账:目前北京一个普通家庭一年的生活费是5万元,如果CPI涨幅为3%,20年后要保持现在这种生活水平,一年需要9万元。假设你离退休还有20年的时间,退休后还要再活20年,那么你需要的养老费用是242万元。按照我国现有的养老制度,如果月薪4000元,假设薪水的涨幅是每年3%,那退休时的养老保险金总共也只有37万元,但是你需要242万元,连零头都不够。
这个计算的不靠谱在于,CPI涨幅和薪水年涨幅都不太可能是3%。但至少可以提醒我们注意一点,那就是养老的钱从哪里来?养老金不只是每月显示在你工资条上的一个数字,也不是三个年轻人养一个老人寅吃卯粮的惶恐,更不是只有经济学家口中呼吁的“缺口”这么简单。
养老金“缺口”是怎么产生的?
退休以后,想要拿着养老金过上体面的生活,目前来看还存在困难。
截止2010年底,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结余1.5万亿元,90%存入银行,10年来平均收益不到2%,而在过去的十年平均年化通胀率在2.14%。2012年6月,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等人联合公布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到2013年,中国养老金的缺口将达到18.3万亿元,报告建议实施延迟退休年龄。随后,关于养老保险和退休年龄的话题在国内引起巨大争议。
所谓的养老金“缺口”是当期收入不抵支付,但养老金已经连续多年正增长,收入超过支付,因此并不存在缺口。但是从中国整体的养老金设计来看,老一代人退休领钱,新一代人工作赚钱,因为计划生育,未来老人越来越多,年轻人越来越少,新一代人如果没有工作效率的提升,能否养得起老的一代?这就产生了隐性债务问题。
所以,目前说存在缺口还为时尚早,未来几十年是否会真的出现,关键看国人的工作效率能否提高,中国的产业升级能否完成。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