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双十一”保险都是购物狂欢盛典中的一支生力军。除了短期消费性的保险,另外一些带有长期投资收益的理财保险更是“双十一”抢购的热门之选。
创新不应只是名称
一家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就透露:“靠传统保险代理人进行保险销售的成本较高。根据保险行业的业务员基本管理办法,企业要向业务员支付的包括首期佣金、续期佣金、业务推动和奖励等多项费用,在不包括对业务员的短期激励投入上,人工费用就已经占据保险公司经营成本的近一半。”
高成本压缩了利润空间,在业内人士看来,为了降低内部的经营成本,用网络销售取代部分人工成本是明智的选择。
目前,险企在电商平台中销售的产品类型尚有限制。在产品的选择上,险企只能把一些交易沟通简单,不需要在保险公司、投保人之间进行反复沟通的传统险种放上来。
一位业内人士就直言险企创新方面的隐忧。该业内人士指出,险企创新不是名称上的创新,更应是保险内容上的创新。事实上,这两年,保险公司十分热衷于推出产品名称上极具噱头的保险产品。世面上“爱情保险”、“禽流感险”、“防小三险”、“赏月险”层出不穷。除了赚取眼球外,品牌价值的提升更是不言而喻。
值得肯定的是平安“脱光险”的推出,在网销渠道上无疑是一次突破和创新;但一位爱情专家的话显得极具意味,“爱情需要的是保鲜,而不需要保险”。购买此类保险还需谨慎。(文章来源:新浪)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