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正是由于这样的保险消费,加上部分市民对保险还存在一些误解和“反感”,才经常会出现当市民跑到银行存款,或是选购各类理财产品时,银行理财柜台人员会向市民推荐保险产品的情况。
谨防误导下的“老母鸡变鸭”
素质较好的银行理财人员,会根据客户的情况,适当推荐他(她)本人认为合适的保险产品给客户,客户也没什么怨言;而一些素质较差,或是急于完成任务的银行理财人员,则可能出现“误导”消费者购买本不愿意购买的保险,从而产生“存款变保单”、“买基金的人却买回来一张保单”等常见现象,最终产生纠纷。
其实,存款、基金、银行理财产品、保险,这些金融工具都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的,只不过不同的情况,不同的人群,各种资产的配置比例应该有所不同,有所侧重。
“存款变保单”,对于一些只知道存钱和投资,不知道安排保障的人来说,有时候并非坏事,反而可能促进他们的保险意识,让他们慢慢开始接触保险,合理地安排家庭保障。但是,由于销售人员主观“误导”而产生的“存款变保单”情况,实在不是那么合理,甚至会加重消费者对保险的误解。
而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我们自己也要对银行保险(银行里代销的保险)有较清晰的认识和理解,至少有些基本概念要搞清楚,这样才不至于被一些专业素质或职业道德不佳的销售人员忽悠了。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