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还是先生觉得这样不行,不断提醒我改进。他说,记账不能只记录数据,更要分析数据。否则,这些数据就是垃圾,不能达到督促你减少浪费的目的。我觉得很有道理,分析了当年的记账数据,把浪费的项目都用红色标出来,并且汇总数据。这一分析汇总,才能发现问题。例如,在某年,开车违章、停车不慎剐蹭他人车辆私了等,我俩就“浪费”了将近3,000元;儿子把我的手机扔进了马桶,不得不新换手机……找出问题所在,就要改进行为。例如,不要违章,生命不差这几分几秒。买了一些儿童安全小物件,把马桶盖锁起来,避免儿子再往里面扔东西。
第二年,再看记账数据,这方面的浪费基本绝迹。
后来,在每年的账目后面,增加了“节约”和“浪费”这两个栏目。把浪费掉的数目集中记在一个纵栏里,这个督促效果更佳。分析后会有惊人发现──便宜的东西,而不是贵的东西,往往会造成更大的浪费。因为便宜,无形中会增加采购量,使得消费总额增加;很多便宜货,质量不保证,使用期限短,单次使用成本更高;对便宜货倾向于不珍惜,更容易被闲置或丢弃。
例如,我特别爱好逛街,在美国购物,刚开始很容易被便宜衣物吸引,也疯狂地买了不少。但后来发现,便宜衣物不经洗,经不得时间检验,且越看越难看。这一项目,就浪费了不少。自己本来是对品质和审美比较在乎的人,很快就后悔了。虽然美国有很好的退货制度,但标签已经剪掉了,无法退也不好意思去退了。每件衣服虽然价格不贵,但单次的穿着成本可不低。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