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收益的角度来说,富富余1号也并不吸引人。以同为邮政储蓄银行代理的太平如意一号保险为例,该保险也为趸交分红险,保险期间同样为5年,在保障差不多的情况下,该产品40岁的投保人收益为1070元,富富余1号为1066元,低了0.4个百分点。
排除收益和保障因素的影响,从分析调查来看,记者认为主要有两方面原因。第一,比较来看,富富余1号的保费期限更短,仅为5年,而后两者分别为9年和6年。第二,该产品只有趸交一种类型,也就是说一次性交清,它是当年计入保险企业的保费收入,且金额一般比期缴型险种多。根据上文提到的省分行要求将中邮保险业务纳入考核范围来看,银保代理人有可能为了使业绩达标而主推趸交型产品。
趸交型产品存风险
虽然趸交型能迅速增加公司当年的保费收入,多位业内人士均向记者表示不赞同保险公司以趸交型产品为主。广发证券保险行业分析师李聪告诉记者,“一般期缴的新业务价值远远大于趸交。通常业内算是十比一,但具体产品比例不一样。比如一万块期缴的价值远远大于一万元趸交的价值,但是当年保费收入来说,你卖趸交一次性可以卖出十万元的保单,但期缴则不能。”
中信证券资深分析师也表示,由于趸交是一年交清,今年做的比较好,但明年没有续期的话,可能会导致业务总量会下降。其对记者解释道:“这可能与公司策略有关,也可能与渠道有关。银行系险企一般趸交要多。如果这两年是做规模的话,做渠道也是可以的。不过这个是有风险的。"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