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悬殊之谜
回首年初,无论是收益还是销售,相对基金、股票而言,投连险几乎成了一个被遗忘的角落。而在第三季度,A股冲顶回落,基金面容失色,投连险却神奇免疫——平均收益显著战胜同期指数。而按照保险公司对客户的宣传逻辑,投连险适合长期投资,且在熊市中易抗跌。这在今年第三季的相关统计数据中也有所体现。
长期跟踪投连险收益走势的国金证券,近日发布了“投连险三季度业绩报告”。报告显示,三季度A股市场跌宕起伏,上证指数三季度累计下跌6.08%,深证综指累计下跌1.35%。各类投连账户平均收益显著战胜同期指数。具体表现为:股票型账户平均收益为-3.62%,混合偏股型账户平均收益为-1.84%,灵活配置型账户平均收益为-2.15%,混合偏债型账户平均收益为-0.98%,债券型账户平均收益为-0.53%,货币型账户平均收益为0.23%。少数产品获得正收益。而成为投连险抵挡本轮下跌最重要的“利器”在于,多数投连账户原有仓位并不高,加上三季度管理人均采取防御性的策略。
但即使平均表现还算不错,具体至个别账户,收益亦是相差悬殊。国金证券研究人士注意到,泰康人寿-进取型账户中长期收益可以用“耀眼”来形容,近半年累计上涨45.36%、近一年累计上涨79.9%,大幅度超越了行业平均(半年平均收益13.68%,一年平均收益为23.58%).
投连险产品业绩悬殊背后,折射的是各家保险公司管理水平和投资能力的差异。“目前,投连险账户基本以配置基金为主,保险公司打着具备‘优选基金’能力的口号,来说服一部分客户购买投连险。那是否所有推出投连险的保险公司都具备这样的能力呢?”一位长期研究投连险的业内人士质疑道。“其中,一些中小保险公司投资部人员仅有个位数,而个别保险公司干脆直接将投连险管理职能委托给了相关基金公司。”
另外,在信息披露方面,相比过去,绝大多数的投连险的信批透明度有所提高,比如目前多数公司已经每日公布账户价格。但与其他理财产品如公募基金、券商集合理财等存在差距。除极少数保险公司外,普遍存在公布不及时、不公布或极少投资报告、投资报告有效信息少等诸多关乎投资透明度的根本问题。
记者发现,超过一半的公司没有在其网站上披露有关投连险投资报告。即使有定期发布报告的,与基金产品动辄几十页的报告相比,投连险的投资报告简约宽泛,很多都没有公开披露投连险账户投资组合中各类资产投资之上下限。报告中,对于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以及后期投资策略,亦是“惜字如金“。
复苏艰难
因为有着基金仓位以及基金选择的双重投资因素,导致投连险账户要明显慢于基金半拍,体现在收益上即“熊市抗跌、牛市跑输市场”。这在第四季的跨年复苏行情中,显然不会是一个有利因素。而对于欲借本轮反弹行情相冲业绩的保险公司来说,这也不是一个利好消息。“现在股市起来了,我们希望能借此提升投连险的销售业绩,否则今年考核指标恐怕完不成了。”一家寿险公司内部人士一席话代表了大多数倚重投连险的寿险公司的心声。
上海保监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投连险销售业绩已由快速下滑转为环比正增长,但第三季的业绩仍只有第一季的60%左右。而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只有平安、泰康、太平以及一部分外资(包括合资)寿险公司尚且有少量投连险销售,但大部分公司相比2008年同期已经是连零头都不够。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