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予次健体申请人以优惠的养老保险已经成为欧美保险市场上一些保险公司新的更有竞争力的手段。保险公司为“非健康人”或次健体的被保险人提供优惠价格的年金,可以获得明显的竞争优势,扩大保险公司的业务数量和规模。
随着人民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商业养老保险越来越多地被纳入人们的考虑范围。商业养老保险是年金保险的一种特殊形式,即从年轻时开始定期缴纳保险费,从合同约定年龄开始持续、定期地领取养老金的人寿保险。
到目前为止,我国市场上的养老保险主要是团体养老保险,个人商业养老保险占得比重很低。而且,一些公司认为养老保险只要定出较高的价格,就会旱涝保收,因此养老保险的核保就没有那么重要,所以养老保险核保的严格程度是所有保险产品中最低的。但是,这已经不适合如今的市场情况了。现在,我国已经有了两家专业养老金公司,还有更多的公司在申请,而且寿险公司也都经营养老保险业务。因此,随着竞争主体的增加,竞争日趋激烈已经不可避免。所以,仅仅依靠较高的保单价格来保证公司养老保险业务的盈利已经不现实了。
由于养老保险的核保不够严格,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险市场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产品价格偏高
保险产品的价格是在一定的精算基础之上通过价值方程计算出来的,养老保险也不例外。因为核保时非常宽松,为避免亏损,目前养老保险价格一般是以被保险人中最长的预期寿命来计算的。因此,保险公司其实是高估了将来的年金支出,导致了养老保险的价格偏高。这种情况在竞争不够激烈的过去也许是可以的,但是在竞争主体不断增加、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现在,高价格将会导致保险公司在养老保险市场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2.购买养老保险的人数偏少
养老保险和其他保险一样,其实是建立一个资金池,通过资金池里的被保险人来互帮互助,分散风险。但是,由于养老保险的价格偏高,直接导致了许多希望购买养老保险的人失去购买能力,从而减少了资金池里的被保险人和资金的数目。同时,由于定价是以健康的人为标准的,没有考虑到次健体的人群,因此目前养老保险的价格就把次健体人群拒之门外,从而进一步减少了养老保险的购买人数。
3.可能导致逆选择
目前各保险公司养老保险定价的主要因素是年龄,年龄相同的被保险人归为一类。定价时是以公司预期的被保险人身体状况的混合比率为基础的,并没有根据被保险人的身体状况、生活习惯和职业等因素进行分类。由于养老保险市场和其他保险市场一样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养老保险的申请人总是比保险公司更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他们总会选择对自己最为有利的方式购买养老保险。在目前核保不严的情况下,投保养老保险的人,多数是那些认为自己身体健康、将来寿命比较长的人。而那些自己认为身体不好的人,会觉得自己购买养老保险吃亏,从而放弃购买。这样逆选择的结果就是,保险公司养老保险组合中的被保险人的平均寿命可能会高于保险公司的精算假设,从而减少了公司有可能得到的利润,甚至导致保险公司的亏损。极端情况下,保险公司不得不提高养老保险的价格来弥补亏损,进一步减少了养老保险的购买人数、损害公司的竞争力。
因此,笔者认为,各家保险公司应该对养老保险的申请人进行严格核保。通过严格核保,保险公司根据申请人的身体健康情况、生活习惯和职业等对预期寿命有影响的因素,至少可以把养老保险的申请人分成健体和次健体两类,在数据多的情况下可以分成更多组。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