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刚过,中国人民银行即宣布从2月9日起上调各个金融机构一年期的存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其它期限的存贷款基准利率也相应上调。这是继2010年10月和12月央行两次加息后,今年的首次加息。
在短短的4个月内,连续的加息意味着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加息的周期。虽然央行的这几次加息幅度并不大,但是如此频率表明,央行在今年抗通胀的决心和信心很足,未来应该还会有加息的动作出现。
提到通胀,难免想到养老的问题。面对如今高居不下的CPI增长率,很多人都担心自己未来退休后的养老收入是否会大幅缩水。如今,除了个人社保的收入外,企业养老保险和个人商业养老保险都越来越受到人民的关注。
在当前中国典型的“4-2-1”倒金字塔人口结构下,更多的人已经从传统的“养儿防老”和“储蓄养老”,转为“投资养老”和“保险养老”,近期更是兴起了所谓的“以房养老”和“艺术品养老”等新概念。这里,我们暂时抛开“投资养老”这类风险较高的方式,也不去考虑“以房养老”和“艺术品养老”这些需要一些条件才能实施的方法,来讨论中国进入加息周期后,对养老问题的影响。
安联集团在前不久发布的2011年首个《人口结构变化报告》中显示,人口老龄化和养老难的问题正在席卷全球,每个人都将面临越来越大的养老压力。目前,对于个人而言,通货膨胀会使退休后的养老实际收入缩水,每人都需要重新考虑自己的退休计划;
对于保险公司而言,未来对商业养老保险的需求将增加,也需要思考如何利用这个机遇来拓展市场。我们分别从投保人和保险公司的角度来阐述一下看法。
在加息通道开启后,老百姓该如何利用养老保险来抵抗骤增的通胀压力呢?其实,就当前市场的投资环境来看,不动产投资受宏观调控的影响,投资的渠道已经越来越窄,成本也逐渐增加;
股市投资的风险较高,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时间;悄然兴起的艺术品投资也是高门槛、高风险。很多人只好将钱存到银行来收取定期存款的利息。然而,按照目前的一年定期和两年定期存款的利率来看,远远低于公布的CPI的涨幅,实际利率为负。
这说明,当我们将钱存在银行后的实际价值是在减少的。在这样的背景下,保险产品不失为一个合理选择。我们如果能理性正确地投资一些养老保险产品,既能防范未来养老风险,又为自身财富保值增值。
目前,市场上较为常见的商业个人养老保险有分红险和万能险两种。虽然还有一些个人养老保险可以提供固定的收益,但是此类产品收益已经确定,并不具有抗通胀的特点。分红型的个人养老产品通常是在提供部分固定收益的基础上,带有浮动的分红。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