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果真如上述两位人士所料,早在2005年,我国的养老产业就应该起步了,但现实显然没有跟理论对接。
或许正因为此,今年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都提出了关于发展养老产业的提案。他们呼吁,在下一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都应加大对老龄化因素的考量;发展养老产业,变“家庭养老”为“社区养老”、“市场养老”。
“社会化养老体系的建设必将成为支持老年人实现”健康养老“的重要途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寿保险集团总裁杨超在其提交大会的提案中称。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我国社会养老资源已经处于全面匮乏的境地。
从养老基金的储备来看,养老保险基金的“空账”达到了1.3万亿元;从养老机构的数量来看,截至2008年底,我国各类老年福利机构37623个,养老床位245万张,仅占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1.5%,不仅低于发达国家5%-7%的比例,而且也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2%-3%的水平。
从养老服务队伍来看,全国老年福利机构的职工只有22万人,其中取得养老护理职业资格的仅有2万多人。
有鉴于此。杨超认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需要从整体出发,推动整个养老产业体系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养老基金的储备环节,他建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等部门出台相关支持政策,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大力发展养老保险业务,加快研发各种养老保险、企业年金、个人年金产品,着力完善老年经济供养体系。
此外,在养老机构的建设环节,杨超建议由民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根据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和老年人养老需求差异,尽快研究并出台各类养老机构建设等级标准和服务标准,建立起规范的从业资格认证制度,完善监管体系,“由保监会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保险机构延伸产业服务链条、保险资金投资养老养生机构设施的相关办法和实施细则。”
无独有偶。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保集团总裁吴焰也在一份关于养老社区建设的提案中建议,将保险资金投资养老社区作单独投资类别管理,根据各类保险机构的资金运用规模、资金管理能力和经营历史情况等,对该项投资比例实行差异化、弹性制管理。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