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科学地参与到社会保障体系中,可以说是当下众多保险公司探索的重大课题。但整体来看,我国商业养老保险还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存在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外部经营环境有待改善等诸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途径还有待创新。
创新
税收优惠政策亟待建立
目前我国商业养老保险在社会保障中的作用远未发挥出来,业内人士认为,税收优惠制度不完善是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和财政金融学院庹国柱教授介绍说,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最大的差别在于,社会保险具有国家制度的多方面支持,特别是企业和个人所得税方面,而商业养老保险则不具备这种税收优惠政策。
据了解,在西方发达国家,为支持商业养老保险更好地进入社会保障体系,国家对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企业和个人都会提供一定的税优政策。当前,中国商业养老保险尚处于起步阶段,迫切需要外部税收政策支持,因为有效的税收优惠政策能促使更多的企业和个人参与到商业养老保险市场中来,通过商业养老保险的广覆盖,实现其在社会养老体系中的支柱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试点”将在上海试点,它是指投保人可税前列支保费,领取保险金时再缴纳个人所得税。由于对投保人有一定的税收优惠,将必然拉动个人购买养老保险的需求。专家认为,试点一旦实施并在全国推广,将直接带动保费增长并促使商业养老保险驶入快车道。据了解,中国人寿、中国太保、平安养老、太平养老、长江养老保险等多家保险公司均在积极参与试点准备工作。前不久,上海再度表示将加快推进个人税延型养老保险的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养老社区建设、个人信托型养老产品试点、职业年金试点,并力争在委托商业养老保险机构做实个人账户等方面有所突破。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