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保知识手册 | 传统型养老险 | 分红型养老险 | 万能型养老险 | 投连险 | 产品 | 案例 | 问吧
向日葵保险网 > 养老险频道 > 分红型养老险 > 正文
企业年金转型 四类机构分享盛宴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社会保险的原则是“广覆盖,低保障”,也就是说,从个人角度,你如果想退休后有与现在消费水平持平的生活水准,你就需要选择适当的商业养老保险来补充自己的养老生活。而年金产品成为了许多消费者的首选。

  企业年金是社会保障体系的第二支柱,对正在迅速步入老龄化社会的中国来说,企业年金制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2005年第一批企业年金管理机构面世时,有人曾预测,到2010年,我国的企业年金市场将达到1万亿元的规模。

  然而,5年来,企业年金发展的实际情况却并不乐观。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全国企业年金基金规模为2525亿元,远低于当初的预期。参加企业年金的人数比例也很低,约为1300万人,与参加基本养老的2.2亿人形成鲜明对比。

  表面上看,人口老龄化加上经济高增长,企业年金的发展空间应该不小,但现实情况是,一来企业年金设立和审批的流程长而复杂,二来要求企业具有相当强的实力,加上有些企业因税收优惠政策一直不明朗而处于观望,造成了实际操作中企业年金的需求远未达到很多机构当初的预想。

  据统计,目前市场上企业年金领域的主体包括各类金融机构共39家,涉及银行、保险、基金、券商、信托公司等多个领域,基本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激烈竞争则导致了企业年金的管理费率大幅下滑,年金管理已经成高投入低产出行业。于是一些机构选择了撤退,一些用其他业务弥补企业年金的亏损以求他日发展,专为企业年金而生的专业养老险公司则成为企业年金机构中最艰难的生存者。换句话说,银行、基金公司和信托机构并不靠企业年金吃饭,专业养老险公司却关乎生死存亡,没有退路。

  自2004年以来,保险业先后成立了5家专业养老险公司。由于养老险公司业务的专一性,企业年金市场的激烈竞争对其形成了巨大的冲击。与银行、证券和基金公司相比,专业养老险公司的劣势相当明显,既涉及到企业年金管理模式中的定位问题,也受制于投资能力相对有限。

  目前我国企业年金的管理模式采取的是信托,涉及到4个管理角色:受托人、账户管理人、托管人和投资管理人。专业养老险公司因为没有获得托管资格,必须要与银行合作,这种不对等的合作关系让专业养老险公司在与银行的竞争中处于劣势。而与证券、基金公司等年金管理机构相比,专业养老险公司的投资管理能力恐怕也略逊一筹。

  在连年的高投入低产出重压下,专业养老险公司不得不调整自己的经营策略。成立最早的平安、太平养老保险公司都已将传统的保险业务特别是团险业务调整为重要业务线,加大了对团险的投入和考核。

  实际上,用团体业务养企业年金只能说是专业养老险公司一种无奈的选择。熟悉保险业务的人都知道,在寿险公司的三大业务版块中,团体业务本来就属于盈利能力最弱的一块,将最困难的两部分业务放在一起,基本上不太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养老险公司面临的巨大生存压力。

分享到:

关注向日葵微信号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