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日,听到几位同事谈论一篇关于保险的报道,甲说:“看来保险业要回归保障了。”一位新人吃惊道:“难道现在的保险不是为保障的吗?”顿时,在座的几位资深代理人面面相觑,无言以对。现实生活中,我们大多数消费者和这位新人一样,为了保障而去了解保险、购买保险,但结果却往往事与愿违,所买产品提供的保障不是与自身需求脱节就是保障功能严重不足,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就来讲一讲保障与保险之间不得不说的那些事。
何为保障?
很多人儿时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学习不努力时常会听到父母说:“现在不好好学习,以后长大连饭碗都没有。”也许当时的我们还不能理解父母的苦心,成年后也只知道找到好工作是因为有个还算高的学历,但其实我们已经完成了一份长达十六年的保障计划。父母一开始就给我们定下了目标:独立生存——我们要有工作、有收入,能满足自我生存需求。这十六年我们都在为满足“独立生存”这个刚性需求而准备着,正所谓“保障是今天做明天的准备”。
生活中类似的例子有很多,但通常我们并不会和保障联系起来,那是因为我们的意识中只有狭义保障的概念,而没有从整体的角度、更高的层面去认识保障。难道我们努力工作不是为了得到那份薪水而吃喝不愁吗?难道我们放在抽屉里的现金不是担心万一有急用吗?难道家长们省吃俭用不是想为孩子多攒点教育费用吗?我们时刻都在进行着保障,保障吃穿住行、保障意外的发生、保障下一代的成长……所以保障就是满足需求,最大限度缩小实际结果和预期结果间的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