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养成记账的习惯,清晰地知道钱花到哪里去了”,刘丽新表示,理财就是开源节流,在你还没有达到开源的时候,节流是必要的。刘丽新强调,职场新人养成记账习惯非常必要,现在市面上有非常多的记账软件,通过坚持记账和总结新人能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减少冲动消费的次数,利于积累资金实现理财目标。
针对“月光族”,刘丽新建议随身带一个小本子,“比如看到一件漂亮的衣服,记下来,回去冷静一段时间,想清楚真的有必要买吗。这样积累下来,本子上的项目越来越多,你的克制能力就越来越强”,如此可以避免不少冲动消费。
“信用卡账单、房租水电等等都是支付给别人的,你赚的钱再多,只有省下来的那部分是你的”,刘丽新告诉大学毕业生,还应该投资一下自己,跟自己的职业规划结合起来,为自己充电,“考证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在于学到了什么,对能力的提升有帮助”。为自己买保险也需要规划的,刘丽新建议大学毕业生为自己买一份意外险和一份重大疾病保险。
误区3月结余放在银行“发霉”
去年7月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阿杰,现正在珠江新城从事高速公路设计工作,他调侃地称自己是“低收入外来务工人员”。何出此言?且听他细细盘点:“公司包吃住,每个月拿到手的工资3200,网购500,交通费50,周末吃饭200,打球、游泳等运动花费100左右,买衣服、鞋子等加不定时花费1000”。仔细一算,阿杰发现自己每月支出1500~2000元,大概有1000元的结余。记者问他,如何对待每月结余的资金?阿杰笑了笑,答“放银行,发霉”。而他所谓的“放银行”,也仅是指利率低得可怜的活期储蓄,他解释道,“因为基数不大,所以觉得还没有存定期的必要”。
即将领到正式薪水的刘同学,估计自己接下来每月会有2000元左右的结余,对这笔钱也暂时没有打算。“就这样直接(在银行)放着”,他如此告诉记者。另一名职场新人小林,刚在广州从事了一年文职工作,每月收入有三分之一花在租房子上,三分之一用在平常的开销上,剩下的就只用活期账户存着,她感叹道,“想买理财产品,但买不起,想炒股,但钱不够”。
不仅是阿杰、刘同学和小林,受访的多名职场新人都觉得,自己手头没多少钱,没法去进行什么投资,面对每月为数不多的结余,他们都一致选择了“不作为”,任其留在银行活期账户中。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