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简单的红利方案调整背后,是各保险商对销售与收益的取舍。
对于分红险分红水平下调幅度好于预期,多位与记者交流的业内人士表示无外乎两种可能:“一是动用分红险特别储备金;二是从"死差益"中进行腾挪贴补。”
然而,据了解来看,由于近年来资本市场的萎靡,大部分人身险公司的分红险特别储备金基本已耗尽,可用于释放的空间可谓非常小。
一位投行人士私下说道,从他最近的市场调研来看,有些保险公司可能从净资本中抽出一定资金用来贴补分红险分红。一家寿险公司精算师坦言,“如果得到股东支持,不排除有这种可能性。”
对此,保险公司坦言有苦衷。一家寿险公司银保部人士说,由于分红险一半以上都是通过银保渠道销售,因此在分红险分红水平调整一事上,通常会受到合作银行的“左右”。
受银行左右的逻辑在于,中国消费者习惯将保险产品与银行定存相比,因此为保证有稳定的佣金收入落袋,银行不希望保险公司大幅下调分红险分红率,从而影响到当年的分红险销售规模。而为维持与银行的合作关系,保险公司有时候不得不考虑银行的想法。
对于不惜贴钱甚至动用净资本来保销售的做法,多数受访的业内人士表示,并不赞成。“这是赔本赚吆喝的做法,对保险公司业绩来说是一种伤害。”
上海证券报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