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红险为何会如此受到市场的青睐?
作为本世纪初推出的新一代产品,分红险兼备保障和投资两种功能。其中,偏向投资型的分红险通常为5年或10年期,保障功能相对较弱,多数只提供人身死亡或者全残保障,以银保分红产品为代表;偏向保障型的分红险侧重人身保障功能,分红只是作为附加利益,红利将按照公司每年的经营状况分配,没有确定额度。
2007年大受市场追捧的,便是在银保渠道购买的投资型分红险。购买这类产品的客户在获得身故保障和生存金返还的同时,还以红利的方式分享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果。在不少客户的理解中,如果不算时间价值,“返还”意味着“保本”,“分红”则表示有可能获得额外收益,尽管分红比例是不确定的。与此同时,分红险还能给予一定的保险保障,比起银行储蓄,十分划算。
“5年、10年趸缴的分红险曾在银行大卖特卖,各保险公司为了占领市场份额,大量销售这种产品。”中国人寿一名业务员对记者回忆。
2007年、2008年迅速扩张的银保渠道,成为助推分红险登上“第一险”的催化剂。
但银保业务渠道增长过快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重视。2010年起,保监会下文整顿银保渠道。在自上而下的推动下,一些保险公司开始调整业务结构,停止了5年期趸缴业务,转而销售10年期、20年期有持续收入的期缴业务。但是,分红险依然是主要险种。
某大型寿险公司人士对记者表示,由分红险独大引发的行业性波动,影响主要有:一是兑付洪峰的出现,让保险公司需要准备充足的现金流;二是2008年销售高峰过后,保险资产总体收益率开始走低,早期趸缴保费快速增长带来了较大资金流入,给保险公司增加了资产配置难度;三是在分红险收益不佳和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向好的情况下,一些公司分红险、万能险产品的退保率上升。
初现兑付小高峰
今年一季度上市保险公司数据显示,2012年保险公司满期给付增加的迹象明显。
比如中国人寿季报显示,2012年一季度应付赔款金额为164亿元,比2011年底增加37.3%,理由是“应付满期给付增加”。在新华保险季报上,一季度应付赔款金额为6.6亿元,比去年末增长32.3%,也是受“应付满期给付增加所致”。
据了解,保险公司在销售保险产品时,为防止未来出现给付压力,会对产品进行分保。今年一季度,新华保险的应收分保账款比2011年末大增140.9%至6.6亿元,报告解释是因为“分保产品开始满期”。由此可见,在一些保险公司满期给付的洪峰已在眼前。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