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检视保单当然,在通胀预期情况下,投保人也不可高枕无忧,而应通过定期检视保单,适时作出调整来化解通胀压力。
保障需求能否与保险责任相匹配有人认为保险"买了就好",买后就放在一旁不再理会,甚至记不清自己买过什么险种,等到发生事故要理赔,才惊觉保额过低或保障不足支付需求。
笔者一位朋友曾投保一款终身寿险,到期领取保费却发现,投保时按当时消费水平所做的退休费用规划,当前根本不够用,然而后悔已经来不及了。这种现象在生活中非常多见,究其原因,除了规划不充分外,通胀侵蚀保障也是主要原因之一。由于保险产品多数属于长期险种,从投保到期满或理赔往往需要10年、20年,甚至三四十年时间,因此投保人当初购买时认为足够的保额,到了许多年后很有可能变得不足。要知道,通胀的威力很大。假设通胀每年以4%的幅度增加,原来投保时的100万元保额在18年后,相对于投保时的购买力的50%,只剩下50万元。这个比例对于大多数投保人来说,并不是小数目。所以,为避免通胀侵蚀保障,投保人一定要定期检视保单额度,适时调整,以跑赢通胀为第一目标。
保险收益能否抵御通胀侵蚀毛先生去年花5万元购买一份分红险,但到期不足2%的收益率,让毛先生感觉物价的涨速都要高于这份保险的收益,还不如提前消费划算。其实,毛先生购买保险时未充分考虑通胀因素,是投保失败的主因。比如当时通胀率平均在4%,投保人选择分红险、万能险等投资功能较强的产品时,重点考量预期收益是否高于4%,如果保单保证在累积期间提供每年4%以上的最低获利,即超越目前的平均通胀率,便是较具抗通胀概念的品种。
如果对保单进行检视后,发现难以满足收益预期,有没有补救措施?当然有。对于养老、投资型保险,投保人可留意投资收益是否还有增值空间。若当前收益率较低,可适当调高投资额。不过,由于投资型保险专业性较强,建议在保险专业人士协助下对保障和投资额度进行调整。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