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由于长期的计划生育之基本国策,很多家庭不得不面对“倒金字塔形”养老困境。年轻的小夫妻,不仅要赡养双方的父母,还要赡养父母的父母,少的要负责三四位老人,多的甚至要照顾七八位老人,常常顾此失彼。加之人均寿命的不断延长,长大成人的独生子女一代,有限的收入不仅要负担养育子女、赡养双方父母的重任,还要不断“贡献”给高速发展的中国房产市场、高企的子女教育费用和医疗费用,不仅要面对体弱多病的长辈,还将面对老龄化社会的种种问题,比上一代多了不少物质和精神的压力。有鉴于此,可以说,中国传统的“养儿防老”模式也早已一去不复返了。
养老规划宜分散资产配置
那么,具体如何来规划养老呢?该运用哪些投资理财工具有效化解养老压力呢?
“ARRI退休储备指数调查”在中国区的调查访问结果显示,在受访者认为“最可靠”的养老方式中,超过一半的受访者不再将社保列为第一选择,选择比例仅为43.53%,16.41%的受访者选择了个人存款及金融投资,商业养老保险则被13.88%的人列为养老第一选择。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詹姆斯·托宾有一句被广为推崇的投资名言,“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海康人寿总精算师杨雪莲表示,合理的资产配置可以分散养老资金的风险,又能保证资金在中长期有一个比较稳健的收益,比较适合用于退休财务规划。
越早规划效果越佳
那么,什么阶段开始规划养老问题比较合适呢?
海康人寿总精算师杨雪莲的建议是,养老储备应当尽早规划,越早投入,收益越高。数字可以说明,比如30岁的韩先生拟购买保险作为养老规划,供选方案有2个,一是从现在就开始,每年投资6000元,投资期限为10年;二是10年后开始投资,每年的投资额和投资期限均相同。以投资年回报率为5% 进行计算,可以发现,到其65 岁时,积累资金分别是 26.8万元和16.4万元,差额有10万元之多。
可见,想要储备足够的养老资金,最好还是能够及早开始准备,最迟不要超过45岁,否则很可能就有些迟了,不能充分利用时间的积累优势。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