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几年前在媒体和网络上就频频出现“养老危机”、“谁给我们养老”等等话题的文章,人们不知不觉中开始关注自己的养老。一时间不管是银行的理财品,还是基金定投的宣传册,或是保险公司的广告,都以养老作为主要的诉求点。似乎谁要是不为养老做点准备就要和时代脱节似的。其实养老固然重要但并非盲目的执行,更不要认为找到好的产品或工具就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与其胡乱的把鸡蛋放在一堆篮子里不如先数数有多少鸡蛋、多少篮子、每天计划吃多少,这样才能避免“被养老险”。
谨防“被养老险”养老需求的细分
因为在保险行业工作,每天都能听到客户或者同事大谈养老需求,但无非是多少岁时能领多少钱,可以领多少年之类的,很少听到人们去描绘退休生活的那幅美好画面。虽然“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不变的定律,但养老这件事不是发生在过去和现在,而是几十年后的未来,那个上层建筑并非由现在的经济基础决定,贫穷和富有不是一成不变的,不是说努力就有机会嘛。
从工薪阶层到中高收入家庭,对于大多数人群,有三个显性的养老需求,即:
担心没钱养老;
担心养老钱不够,生活质量下降;
担心行业规律所致收入下降或养老储备时间有限,希望提前退休。
表面上三类人群都是担心养老费用不足,但隐性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却不同。第一类人现有生活水平一般,较低的收入造成节余就很少,谈及合理分配为时尚早,解决重点应是开源。第二类人大多数是有一定经济基础的白领或中等收入阶层,有车有房或者小额房贷,但在合理安全范围之内。已经达到小康水平之上,但苦于资产增值未达到预期,面对通胀或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担心已有资产缩水而导致生活水平下降。最后一类中、高收入均有,多有提前退休的愿望,故而极其重视养老储备。持续开源和合理分配的问题同时存在。后两类人群由于都涉及节余再分配问题,所以不可避免的在收益性和强制性二者之间权衡。
具有养老功能的保险产品解析
保险产品发展几百年至今,在功能上与其他金融工具融合很多,尤其是诞生于20世纪的投资连结保险和万能保险在提供保障的前提下被赋予更广泛、灵活的投资、储蓄功能,和养老年金险都可以作为养老规划的选择。
定期年金:在缴费期结束后,自约定的年龄开始每月或每年固定领取等额的保险金直至约定的结束年龄或年限。比如每年领取1万元,开始领取年龄60岁,持续20年。此类产品相对终身年金产品保费较低,但领取保险金额度固定、年限固定,且没有针对通货膨胀影响的任何解决措施,一般不予推荐。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