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出来的退休保障
张玲是典型的“夹心层”。上有老,下有小,孩子的养育和教育、长辈的养老和医疗、清偿房贷,“三座大山”已经将张玲和丈夫压得喘不过气来,到哪里去节省出养老的投资呢?
虽说子女、父母、房子和养老这四项支出都是刚性需求,但仔细分析,在正常情况下其中还是有轻重缓急的。
最重最急的自然是房贷。虽说欠下的房贷必须每月足额返还,但是也并非没有调节余地,完全可以通过多次置业来降低负债收入比,减轻自己的财务风险和压力。还好,张玲的房贷还有两年就还清了。但原先计划在还完房贷后立即“换房”的计划就只有推迟几年了。
其次是赡养父母。虽然自己的养老同样重要,但父母的养老问题更加迫切。每月向父母支付赡养费并不会对财务状况产生多大的压力,但医疗费确是时刻需要动用的。张玲和丈夫的存折里一直有5万元作为“父母医疗费”,不敢随便动用。为了节省出自己的养老保险,他们用3万元分别为自己两位健在的父母购买了重大疾病险,剩余的两万元投资到自己的养老中。好在双方都不是独生子女,赡养父母的压力还可以与兄弟姐妹们分担。
接下来需要考虑的就是子女教育和自己的养老问题。孩子刚读小学二年级,教育花销将会逐年上涨。张玲觉得不能再像原来那样,把所有支出混在一起了,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投。否则一旦家庭财务状况出现混乱,往往就只顾眼前不顾将来,牺牲的总是看似最遥远的自己的退休金。尽管同绝大多数父母一样,张玲也会为子女教育倾尽全力,但是不考虑承受能力地在孩子教育上花钱,而放弃自己的养老保障计划,看来大可不必了。
经过对家庭重大开支的重新布局,再加上平时对日常消费的压缩,张玲夫妇近期每个月可以拿出2000元进行养老投资。
市场上的商业养老保险险种五花八门。越是觉得样样都好,张玲越是觉得不踏实。如何才能选定一份合适自己的商业养老保险呢?
定额,即确定自己大概需要投保多少的商业养老保险。
张玲设定自己55岁退休,每月的生活费需求为9000元,扣除丈夫每月3500元退休金,缺口为5500元。不计算利息与通货膨胀因素,活到80岁时,至少需要165万元(5500×12个月×25年)的养老金。
按照国际通行惯例,商业养老保险提供的养老额度,占全部养老保障需求的25%~50%为宜,所以张女士投保42万至83万元的商业养老保险是合适的。其他缺口资金可再通过银行储蓄、固定资产投资(如房租)等实现。
根据另外一种口径计算,张玲的社会基本养老金为每月3000元,则还有75万元(1650000-3000×12个月×25年)的缺口。两种口径分别计算,张玲决定投保退休后25年回报80万元左右的商业保险。
定型,即选择适合自己的养老产品。
目前,个人商业养老保险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固定利率的传统型养老保险,目前预定利率最高为2.5%;另一种是分红型的养老保险,即养老险金的多少和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有一定关系。分红型的养老保险让投保人可以自主选择红利分配方式,分享公司的经营成果,这是在传统养老险中享受不到的利益。当利率上调时,保险公司投资收益增加,红利自然也随着水涨船高。所以说,分红型养老保险是购买个人养老保险的首选。
定式,即确定领取年龄、领取方式以及领取年限。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