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女性肩负着事业和家庭的双重责任,在照顾家人的同时,也应该善待自己,未雨绸缪。为避免通货膨胀、失业、重大病患等一系列未来可能出现的养老危机,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养老规划,是一件人生大事。为此,记者采访了不同年龄、不同领域的数位女性,来分享她们的养老保障计划和人生经验。
鲁隽华:健康就是福
66岁的鲁隽华女士现居北京宣武区姚家井小区,5年前丈夫过世,膝下一儿,两女,儿女孝顺,各自成家立业。
老人的生活来源是老伴的抚恤金和子女每月按时交纳的生活费,她说:“我这一辈子省吃省穿,到老了,没攒下什么钱。老伴生病那会儿,基本上家里的积蓄都用空了,接着又给儿女操办婚事,这几年攒下五六万元留着养老。孩子们都有自己的家,我生个病啥的,也需要人照顾,雇人、看病都要花钱。平时我攒点钱,多少是给孩子们减轻点儿压力。”
鲁隽华女士的子女们现在工作和家庭都很稳定,没有太多需要老人操心的事,女儿们曾多次提出要老人搬来同住,但是个性要强的老人没有同意,一来不愿意给子女增加负担;二来自己的朋友和生活圈都已经熟悉,不愿换环境。
老人无工作单位,也没有购买任何商业保险。2007年初,才加入社区医保,一般小病都能报销。老人身体硬朗,每天早上去附近的陶然亭公园早锻炼,吃完晚饭还要出门遛达几圈,原来喜欢抽点烟,打打麻将,最近几年逐渐把这些嗜好都戒了。
“健康就是福啊”,老人反复说:“如果生一场大病,社保医疗最多能解决30%,自己遭罪不说,家人也跟着着急。我身边的几个老人常年吃药,去一次医院就要扔个千八百的。”
老人对自己以后的生活打算考虑得很清楚,现在每个月除去基本生活,至少能攒下1500元左右的富余,自己打算存10万元钱为自己的后事和医疗储蓄。老人一再强调,尽量不给儿女添麻烦。
姜丽萍:养老依赖养老院
在西部地方林业局工作多年的姜丽萍女士,丈夫也是公务员,夫妻俩都已过不惑之年,儿子还在读小学。
谈到养老打算时,姜女士很从容,他们夫妇退休后,每月能拿到现在工资90%以上的退休金,其他的医疗保障等补贴待遇也很齐全。“现在,主要是给孩子积攒教育经费和我们两家父母的养老金,我们俩商量好了,等行动不便了就住进养老院,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生存压力大,我们不想给他增添负担。”
姜女士的理财计划是,为了规避通货膨胀,将收入的30%投资风险较低的国债、短债基金、债券基金等稳健型金融理财产品;另外,他们还有一套面积一百多平米的房产,将来也可以以房养老。
姜女士说,除了准备充足的养老金,还要准备养老的精神食粮。到老了要有朋友,有自己的生活,住养老院是一种很好的养老方式,虽然现在许多人还不认同这种养老方式,甚至认为有儿有女的把父母送进养老院是不孝。其实,看看身边很多空巢老人孤独寂寞,还不如聚在养老院每天有人可以一起聊天玩耍不寂寞。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