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规划
适时弥补保障缺口
理财的意义在于对未来的生活进行财务上的安排,以保证现有的资产和未来的收入能够满足家庭未来的各项重大支出,其中包含子女教育、医疗费用、个人养老乃至遗产安排,从而避免因各项重大支出的发生而导致生活品质出现大的波动。保险(尤其是寿险)在其中的重要作用首先体现在对被保险人未来收入的保障上,避免因意外或疾病导致未来收入的中断,进而影响家庭的生活品质。
本案例中的张先生及其太太都为自己购买了30万元保额的万能附加重疾,其意义在于,一旦这些人身风险发生的时候,不会因为自己而拖累到家人,影响家人的生活。由于没有还贷压力、没有子女抚养压力,目前两人可谓“无债一身轻”,如果30万元的保额中附加的重疾保额达到10万元以上的话,已经可以满足目前的需要了。
但是,当张先生把生育子女、新增购房和个人养老纳入到家庭计划中的时候,对未来收入的依赖程度就会大大提高,因为家庭现有的资产除去一套自用房产以外仅有28万元,不足以应对上述三项支出。
譬如,子女费用以完成大学本科毕业为界,约需要50万元-100万元,如果将后续教育再纳入进来的话,则要多增加100万-200万元。而新增购房又会增加新的房屋贷款,具体数值不得而知。而养老金的规划一般安排在上述两项之后,如果未来的收入总体能够满足子女费用和新增购房的需要,且还有节余,剩下的部分就是个人的养老金。三者之间如何相互平衡协调其实就是理财的核心。
由于张先生及其太太都已经购买了万能寿险并附加重疾,所以目前不需要另外购买保险产品,可以将两人的基本保额都调高到50万元,先满足子女费用100万元的保障缺口,未来随着房贷的产生再相应调整。同时,每年各自追加一定金额的资金到万能账户中,用作未来子女费用、个人养老的准备。
□定投规划
长期定投也需择机而动
基金已经成为大众理财的主要工具。本案中,理财师在为张先生做子女教育储备、夫妇俩养老储备时,都建议每月拿出一部分钱做基金定投。长期定投,已是人们财富积累的重要途径。
事实上,在身边的朋友中,支持基金定投的和质疑基金定投的都大有人在。他们都是从亲身体验出发,得到的却是相反的结论。
小刘是基金定投的拥趸,他从2008年春节开始基金定投,买的是易方达价值,当时上证指数是4700多点。两年多坚持下来,市场经历了熊牛交替,跌宕起伏,上证指数如今仍在3000点附近徘徊,但他的账户赢利15%。“基金定投可以战胜市场”是小刘的结论。
老张则全然不同,他的基金定投始于2006年,到2007年10月赢利丰厚,正巧要买房,他把基金抛清了。后来市场经历了2008年的惨烈下跌,他常暗自庆幸:“要不是当时清盘出来,这胜利成果不早就被抹掉了吗?”
事实上,基金定投也有一些讲究,不是任何时候、任何人、任何基金都适宜做定投的。比如,年轻人刚参加工作,可以选择定投,作为强制性储蓄来积累财富;而老年人已经有了较丰厚的金融资产,他的重点就该放在存量资产的管理上,几十万元的存量如果大跌,每月几千元的增量能补回来吗?老张的经历就很有说服力。再比如,熊市漫漫,倒是年轻人定投的好时机;先熊后牛,更有助于资金增值。小刘的体验正说明此。
张先生在目前市场低迷期开始基金定投是可取的,以后遇到大牛市,则要及时止赢出局,保卫胜利成果。长期定投也需择机而动。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