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国约有1000万80岁以上高龄老人需要照顾。在被调查的城市老人中,98%的老人依靠自我养老。作为老年人,他们的收入已经固定,面对随时可能出现的大额支出,安全性被例为首要条件。但专家认为,许多老人把钱往银行账号上一放,便不闻不问放弃理财的行为,实际上将造成养老金的大幅度缩水,这一做法并不明智。
数据显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以年平均9.5%的速度增长,几乎是美国的3倍。经济的高速增长使民众的财富迅速累积,而生活费用也不断提升。在维持家庭日常开销的同时,如何使手中的现金保值,成为现代中国人的新课题。随着中国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究竟如何进行养老理财,更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
拒绝风险不等于拒绝理财
老年人对于金钱的看法往往会被人冠以“保守”之类的词语。事实上,他们确实对银行储蓄、国债等理财方式更为看好,每当国家发行国债的时候,凌晨3、4点钟就跑到银行门口排队的往往是这些退休的老人。作为已经进入退休期的老人,他们收入已经固定、而今后随时可能面对大额的支出,安全性当然会被列为首要条件。但索性放弃理财,把钱往银行的账号上一放就不闻不问的行为,实际上将造成养老基金的大幅度缩水,并不明智。
要做好养老理财计划,必须考虑六大因素:负担与责任(有无尚需偿付的贷款、是否需要抚养亲属或养育子女等等)、住房条件(涉及生活费用的高低)、收入状况、劳保给付、通货膨胀、健康情形等。所以对退休人士而言,投资最好避免高风险,重在保值、稳健。由于必须考虑通货膨胀的因素,所以本金最好做可以对抗通货膨胀的处理———进行投资。
投资的方式有很多,但考虑到老年人不适应风险较高、需要快速反应的股票、外汇等投资方式,而且对于大多数老年人来说,可能大额支出没有固定的预期,所以那些提前支取将会造成较大利息损失的定期储蓄、以及很多银行推出的期限较长的各种理财服务也不适合老年人。相反,很多老年人可能比较陌生的货币基金,其实是养老理财的一个不错的选择。
一提到基金,可能很多人就会把它和股市进行联想,并因此望而生畏。事实上,有“准储蓄”之称的货币基金,具有和银行存款一样安全的特性外,最主要的是可以随时兑付,只需要提前“T+2”个工作日进行赎回就好。货币基金不收取赎回费用,管理费用也较低,转换灵活,在保证流动性和低风险的情况下,货币基金的一般收益都能达到2%以上,而且免税。从收益上来看,平均年回报率远高于银行一年期定期存款税后1.8%的收益率。无论是利率还是购买条件都比“7天通知取款”的储蓄方式实在很多。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