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市场上有很多投资流行语,他们都是对的吗?不妨听听银行资深理财经理的五句大实话,也好根据自己的情况念好“投资经”。
这几年老百姓的理财意识越来越强了,但很多人却走入了理财的误区,比如稳妥型产品人人都适合,基金要长期持有,买保险要遵循“双十”原则,分红险是银行储蓄的最佳替代品,基金定投要好过储蓄。其实,根据我多年的理财经验,事实并非如此。
稳妥型产品并非人人都适合
近几年,银行稳妥理财产品受到市民的青睐,特别是最近一段时间,银行理财产品成了抢手货,有的产品需要预约才能购买上。面对理财产品的热销现象,有关专家指出,其实,并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购买稳妥型的银行理财产品,需要视情况而定。
目前银行销售产品的原则一般是按照年龄来确定客户的风险属性,超过50岁的客户,银行一般会让他们购买稳妥型理财产品,但是实际上判断客户适合什么样的产品,关键是看他的心理风险承受力和经济风险承受力。
客户张先生今年58岁,心理素质较好,能够承受一定的风险,自己经济状况较好。因为他平时工作忙,几乎无暇顾及自己的家庭理财,今年年初的时候,他到银行找理财师咨询,想取得较高的收益。理财师一看客户年龄偏大,便直接建议客户购买了年收益为3%的稳妥型理财产品。当时如果能根据客户的具体情况,适当购买一些配置型的开放式基金或新基金的话,那客户的收益会高出很多。
开放式基金并非一定要长期投资
如果您问银行或者基金公司的理财专家:我应当如何购买开放式基金?他们十有八九会告诉你“要树立长期投资的理念”,有很多专家还用“买上基金最好忘掉它”来教育广大投资者。
从投资理论上说,这种长期投资的理念没有太大问题,但如果2007年9月买入基金,长期持有到今天的话,除了债券基金外,多数开放式基金亏损达到30%左右,有的甚至亏损接近60%。所以根据股市的起伏,适当进行一些低买高卖操作的话,收益会比这样的“长期投资”高的多。这也就是长期投资并不一定长期持有的理念,这要求投资者对大势有一定的判断,并且要掌握一些操作技巧。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