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国处于婚龄的男性人数将比女性多出2,400万,经测算,届时将有上千万适龄男性面临“娶妻难”,在男性盈余严重的时代,如何才能摆脱剩男命运,要娶妻先攒钱是个不错的选择,如何变个钻石王老五呢?
定投与储蓄积累第一桶金
家理财的第一桶金完全来自于工作的收入和储蓄。我们认为,除非有个无人可挡的天生好命,或者勇于干些刀口舔血的事,否则家庭理财的第一桶金几乎无一例外均来自努力工作的收入。有些朋友可能会说:“是的,我是有工作和收入,但就是积蓄很少。”其实这也难怪,我太太开始时也是月光族。这说明光有努力工作还不够,还需要强制储蓄。
强制储蓄是如此的重要,完全是投资理财的第一课。通过记账,大家对自己的消费有个基本数目,再对比一下收入,就知道每个月可以将收入的多少比例用于强制储蓄了。有人说强制储蓄的比例应该达到收入的30%,我认为这完全是一个个性化的问题,依赖于个人的月收入和消费情况,总不能为了强制储蓄而严重影响当前生活。不过我家当年的储蓄是超过这个比例的。
不管数目多少,强制储蓄都是非常必要的。所谓强制储蓄,就是要有约束力,与以前的先消费,到月末看剩下多少再储蓄有本质的区别。一旦确立强制储蓄的比例,就要坚持。无论是10%,还是80%。每个月拿到工资后,先按比例储蓄,然后才是消费。如果通过分析记账而不断优化消费,那么还可以不断提升强制储蓄的比例。其间要是有其他收入,例如分红、奖金等,也都放到储蓄里面。
这样坚持一年,就会看到显著效果。这时,强制储蓄就不再是一个痛苦的事情,而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和习惯了。
必须承认,改变,尤其是改变自身的习惯对任何人都是很困难的。所以有时也需要一些特殊的手段,如同在专栏一开始提到的针对太太的“储蓄奖励计划”。如果这些还不足以说服你自己,那大家应该考虑这个观点,就是决定你财富的不是每月挣多少,而是剩下多少,只有剩下的钱才是财富。
春假的时候去北加州转转,也和几个在硅谷的大学同学见面叙旧。叙旧之余,我也想向大家学习一下在美国如何投资。结果却是比较出乎意外──绝大多数同学,尽管他们的收入换算成人民币已经不少,可是却很少有余钱进行投资理财。在交税、存养老金和医疗保险等等之后,到手的钱已经大打折扣。还要每月支付房贷、地税、养车、孩子上中文学校、各种兴趣班、旅行等等。每月的钱大部分用来偿还债务和支付各种帐单。他们坦言,在美国解决身份问题后最怕的就是失业。因为即使还清了房贷,每月还要有不菲的地税。他们也有很多梦想,但都要等到退休后再去实现。询问之下,他们都没有强制储蓄的习惯。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