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沪上一位50岁的中产者王先生家庭的现金存款为100万元,希望在10年后退休时继续保持每年花销15万元的生活水准(实际上,如保持15万元一年,考虑通胀因素生活水准相对现在已下降),那么扣去退休金,在退休后的25年内尚需要现金768万元进行养老。即使在未来10年内100万现金资产每年按照5.93%的投资收益来计算,资金缺口尚有182万元。
"2"对"8"的无奈
养儿防老是中国社会数千年来的传统,抚养双亲也是国人历来珍视的美德。然而,传统却面临着现实的巨大压力---不是儿不孝,实在是无能为力。计划生育实行了20多年,"4-2-1"的家庭结构模式在一线城市中十分普遍,一对年轻夫妇负担4位老人的养老问题,是中国社会的"不可承受之重。"
中国人口迅速老龄化,给养老金储备造成了巨大问题。公开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在职人员与养老金领取人员的比率为3∶1。到2015年,这一比率将下降到2∶1,30年后将下降到1∶1。另有研究显示,中国的养老金偿付义务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70%至140%。
包括钟伟在内的多位业内人士纷纷指出,中国必需建立包括政府、企业和个人在内的多层次养老体系,而改变由家庭一力承担的模式。
首先是尽量扩大养老基金的资金来源。道富银行全球宏观战略主管迈克尔·梅特卡夫就指出,在全球金融体系受到金融危机冲击的时刻,与其注资于千疮百孔的金融体系,建立主权财富基金补充养老基金来源或者是一个更加合理的选择。"设立主权财富基金有助于恢复信心,一些资产对于支付未来几代人的养老金具有长期价值,要好于救助个别银行和企业来预防经济崩溃,也解决了社保资金远远跟不上需求的局面。"
此外,提高金融体系对于养老体系的支持力度,实现互惠互利。除开发更多种类的养老投资产品外,也要吸引机构对于养老产业的投资力度,比如保险公司对于养老社区的投资。
2002年北京顺义推出了专门面向老年人的房地产项目---北京国际太阳城。接踵而至的是在哈尔滨、上海等多个城市也出现了类似专门提供老年人养老的养老社区。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养老院,养老社区中的老年人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客户,而是真正地成为和社区息息相关的一分子。一个开放的、活跃的养老社区通常不仅仅拥有医院、商店、公园,还通常都采用人性化的设计,特别能够提供为老年人量身定制的各种服务。在这个可以满足他们需求的环境中,老人们可以拥有一份归属感和充实感。
目前许多保险公司,诸如中国人寿、泰康人寿和合众人寿等多家保险公司都表现出了明显的投资兴趣。"保险公司投资养老社区具有一定优势,一般的房地产开发商对投资的回报收益率和回收期要求都比较高,而保险公司却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一方面降低养老社区的建设和维护成本,另一方面提高居民的养老金收入,从而减少居民养老金收入与养老社区价格之间的差距,以达到普及养老社区的效果。"一位保险业内部人士表示。
据了解,在政策方面,国务院办公厅于2008年下发的"金融30条",也为保险公司介入养老社区市场开了绿灯。"金融30条"指出,"支持相关保险机构投资医疗机构和养老实体",这明确提供了保险公司一个进入养老社区市场的机会。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