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保知识手册 | 传统型养老险 | 分红型养老险 | 万能型养老险 | 投连险 | 产品 | 案例 | 问吧
向日葵保险网 > 养老险频道 > 专家教你买保险 > 正文
企业年金为何边缘化?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随着人口红利窗口即将关闭,中国正在进入未富先老的状态,面临着十分严重的养老压力。

  其中,最核心的原因是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比例过高,让企业和个人在完成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缴费之后,很难再有多少“能量”,去再缴一份“补充”制度的保险费。目前,各类企业按职工缴费工资总额的20%缴费,有的地方甚至高达25%,职工按个人缴费基数的8%缴费。

  如此高的缴费比例,早已经超过美国一倍,突破了国际标准警戒线。只有特别优质的企业,才可能在基本养老保险之外去建立“补充”账户。这也就是为何企业年金最终只能是一小部分“效益好”的企业能玩的“富人俱乐部”。2006年2月,第一批被获准建立企业年金的三家央企是光大银行(601818)、中国银行(601988)和人保财险,足见企业年金不是一般企业所能玩的。其中核心原因还是基本养老已经率先拿走了一大块奶酪。

  为此,要想改变中国养老保障结构,增加企业年金和个人养老账户比例,就必须设法提高企业和个人建立“补充”账户的积极性。这就要求一方面逐步降低基本养老缴费比例,同时加快推进养老“双轨制”并轨改革,确保养老的公平性;另一方面要为企业和个人减税,以富余的资金去充实“补充”账户。唯有“两头并进”,才能从根本上调动企业和个人积极性。

  而从更长期视角来看,要确保养老保障账户丰盈,就必须拓宽投资渠道,振兴中国股市,让养老金能够在可持续盈利的资本市场,分享中国经济成长的成果。至少,要跑赢通货膨胀的水平,实现养老金资产的保值增值。如此,企业年金、个人账户才可能有更大的积极性发展壮大起来。

  整体看来,中国养老保险体系的总体方向应该是,降低基本养老保险占比,加大企业年金发展空间,最终形成多支柱、多层次、均匀受力的养老保障体系。只有这样,当中国老龄化趋势汹涌来袭的时候,我们才能淡定自若。

分享到:

关注向日葵微信号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