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七,养老保险是自己的事情。
保险学原理告诉我们,保险最主要的功能在于保障,所以,从保险需求出发,,投保顺序应该是先满足基本的保障,如意外,医疗等,再考虑养老保险,因为养老保险解决是几十年以后的事情,而意外,医疗险是解决眼前的事情。换句话说,就是在进行自己的商业养老保险规划之前,需要对自身和家庭所有成员面临的人身风险进行保险覆盖和保全,之后再规划自己的养老保险问题;另外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不但需要考虑自己的养老问题,还要考虑孩子的问题,这就是投保养老保险必须坚持的一个原则。所谓下一代投保原则,就是消费者在给自己投保年金保险的同时,给下一代购买一份两全保险是比较明智的选择。因为子女年龄小,所缴保费也会便宜很多,这样可以抵御子女遇到问题需要大笔经济支出所带来的风险。然后再为自己购买一份意外及大病保险,以抵御突发风险。
误区八,投保商业养老保险注重投资收益。
事实上,相对于基金、黄金、房地产等其他金融投资工具而言,商业养老保险的长期收益率也许并不占优势,但为何仍然要选择这一渠道作为个人养老理财的一部分呢?这是因为养老计划最基本的要求是追求本金安全、适度收益、抵御通胀、有一定强制性原则,与一般资金投资追求收益较大化原则有别,而保险恰恰有一个强制储蓄的特点,对于平常消费倾向明显、储蓄率低、投资习惯较差的人群而言,购买商业养老险显得更为稳当,更有效力。同时,对于家族成员有长寿倾向的人群而言,选择养老保险就能“活得越久,领得越多”,这是其它理财方式无法提供的。
在投保购买商业养老保险时,首先应考虑保障需求缺口的大小,即退休后的财务费用减去已有的退休保障。其次要考虑缴费方式,养老保险的保费比较昂贵,投保人应根据自己的收入情况选择适合的缴纳方式,以免缴费太多增加负担。
养老保险是较有保证的投资,可降低退休规划的不确定性,但报酬率偏低是它最大的缺点,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才能满足退休的需求。解决之道是,将退休后的需求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基本生活支出,第二部分是保证生活质量的支出。基本生活支出是必须保证的,需要能保证给付的养老保险等来满足。除此之外,风险承受力较高的人可以选择股票或基金等高报酬率、高风险的投资工具,使自己退休后仍能保持较高的生活质量。
误区九,投保养老保险越多越好。
一个人需要多少钱养老?一般而言,60岁退休,假设活到85岁,这25年间的生活成本就是养老所需的基本费用。如退休后每年的生活成本是3万元,那么就需要75万元来解决养老问题(如考虑通货膨胀因素,还要再多些)。在确定购买多少养老险时,可考虑与社会养老保险的互补性。
虽然说,从理论上说,养老险越多越好,但养老险保费比较高,需要有一定的经济收入来支撑。因此,选择养老险的关键就是量入为出。
对于白领来说,保费支出占其年收入的10%-20%较为合理,商业养老金占养老保障的两至四成为宜。依靠商业养老保险保障养老,社会养老保险及其他投资收益作为补充;中低收入家庭,可主要依靠社会养老保险养老,商业养老保险作为补充。
在购买养老保险时,要考虑4个因素:投保年龄、家庭收支、家族寿命、通货膨胀。通常,养老规划制定得早,负担相对较轻。
如果家族有长寿史,可考虑领取时间比较长的终身养老险,如果家族无长寿史,无法生存至该养老险精算所依据的寿命,可能会“亏本”,就选择定期养老险。
如果考虑抵御通货膨胀因素,则应选择有增值功能的养老险。总之,各类养老保险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购买时可考虑相互组合,取长补短。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