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生育率的降低和社会制度的变革,我国家庭渐趋核心化,靠家庭成员养老的保障程度越来越低。按目前的生育政策,将来一对夫妇需负担四个老人和自己的子女,使这些夫妇在“上有老,下有小”的重压下不堪重负。这客观地迫使人们,在年轻的时候就得为自己的年老而投资,商业养老保险正好能够基本满足这些需求。
2、个人收入的不断提高和退休金收入较低是开展商业养老保险的前提条件。
商业养老保险得以实施要具备两个前提条件:一是个人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使个人能够拿出一部分钱来用于储蓄养老,另一个是退休收入水平较低,促使个人必须购买商业养老保险,以保证晚年有较好的生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逐步向居民倾斜,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2003 年2月我国银行储蓄存款一举突破10万亿元,如果人们将银行储蓄存款的5% 用于购买商业养老保险,就是500亿元,再加上退休后收入大减,为保证退休后生活水平不降低,人们必然将收入中的一部分转而购买商业养老保险。
3、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为商业养老保险提供了强大的政策保证。
根据国务院1997年发布的《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我国目前的养老体系,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保障退休人员基本生活的基本养老保险金;二是国家政策指导下的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三是同时发挥商业保险的作用,这就为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政策保证。
4、商业养老保险在农村有广阔市场。
我国绝大部分人口生活在农村,与城镇相比,农村的社会养老保障几乎是空白。一个时期以来,我国农村人口老化加快,人口迁移增多,农村家庭规模下降,家庭养老功能进一步弱化,这势必增加自己养老的比重。商业养老保险以其灵活、方便、透明度高、保险金交纳和给付简单等众多优点,非常适应广大农村的养老保障需要,农村的商业养老保险市场潜力巨大。
5、构建养老服务体系和提高养老服务能力。
在构建养老服务体系和提高养老服务能力方面,商业养老保险作为运用市场机制,引导社会资源进入养老领域的重要途径,可以实现养老客户的有效聚集、养老资金的有效归集,形成确定的、可量化的社会养老服务现实需求,将会直接拉动养老设施、老年医疗、老年护理和临终护理等养老产业链的成长和发展。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