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保险公司精算部负责人表示,以每人每月600元保费计算,全年则是7200元,而上海的企业数量数以十万计,企业职工人数则达到千万,尽管不可能每家企业每个员工都会购买,而且以600元每月保费计算,必须年收入在7万左右的个人才能买得起,但是这个市场对于保险公司来说无疑是巨大的“蛋糕”。
对于个人税延型养老险产品的形态,本报记者也从各家参与试点的保险公司获悉,主要是以分红险和年金险为主,在各家公司原有的产品线上进行升级。
申银万国早前发布的研究报告称,推出税延型养老保险最大的受益者还是个人,对于保险公司来说,个人缴纳保费所取得的投资收益都归个人所有,而保险公司收取的只是管理费,由于在购买保险和领取保险金的时候投保人处于不同的生命阶段,其边际税率有非常大的区别,个人养老保险税收递延对于投保人而言也是非常大的诱惑。
税收影响几何?
此前,个人税延型养老险雷声大雨点小的主要原因是,一旦启动试点,将会对当前的税收收入产生影响。但在个税起征点调整后,这一担忧已有所变化。财政部税政司副司长王建凡曾表示,个税起征点调整后,工薪收入者的纳税面由目前的约28%下降到约7。7%,纳税人数由约8400万人减至约2400万人,个人所得税收入全年减收1600亿元左右。
10月13日,上海一家券商机构保险分析师潘杰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分析,个税改革后,个人税延型养老险只是在此基础上再增加600元,并且先从上海、厦门两地试点,未来才扩大至全国,对税收收入产生的影响与上调个税起征点相比,简直可以忽略不计。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保险系教授庹国柱也表示,个人税延型养老险一旦实施,有助于提高社会的保障水平,并刺激消费者购买养老保险,虽然可能会牺牲政府当前财政收入,但可以解决长远的国民养老财政负担。
记者了解到,虽然国家相关部门对个人税延型养老险试点仍然缄默,不过市场上参加试点的商业养老险公司以及“摩拳擦掌”,国内五家养老保险公司之一的长江养老已经成立了企业养老金专家顾问委员会,并将联合上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举办专门的讲座,向企业和公众介绍企业年金的投资产品。
10月14日,本报从消息人士处获悉,个人税延型养老保险运营机制一旦10月正式启动试点,除未来向全国试点的时间表会缩短之外,未来还可能从个险领域逐步拓展至团险、企业年金领域。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