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保知识手册 | 传统型养老险 | 分红型养老险 | 万能型养老险 | 投连险 | 产品 | 案例 | 问吧
向日葵保险网 > 养老险频道 > 深度评论 > 正文
保险进军养老地产是否可行?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随着国内老龄化社会趋势越来越明显,对于养老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要确保退休生活的品质,个人养老金的提前准备必不可少,而这种准备应当是多渠道和多元化的。那么,保险进军养老地产是否可行?

  今年“两会”上,支持养老产业发展,成为高频提案或建议。来自保险机构的代表委员们,为“养老社区”模式鼓与呼。鼓与呼的背后,是四万亿“夕阳蛋糕”的无限诱惑。

  然而,“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养老产业,在老龄化趋势的巨大商机与盈利前景莫测难料的纠结中,保险公司似乎显得欲进又止。记者调查中发现,除个别项目正在开发外,多数曾见诸报端的保险公司养老社区开发方案仅在调研或立项阶段,相关土地合同也未签署,何时竣工开门营业更是无从谈起。

  这一切的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玄机?这究竟是一个微利行业,还是一笔赚钱的大买卖?作为先行者的保险公司,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惑。

  险资圈地谋划进军养老地产

  据测算,中国光养老床位缺口所需的投资就达2000-3000亿元。这还不包括养老机构中的其余配套设施、护理人员、老年人消费等延伸领域,整个中国养老市场的商机大约在4万亿。

  2008年,早年弃文从商的个人投资者汪晓鸣在房地产上赚到第一桶金后,“还想再投资做点社会上有需求的生意”。

  那一年,寻找投资机会的她,去美国费城走了一圈。受华人朋友邀请,她参加了费城华人医师学会的一次聚会。聚会上,她意外地发现,养老产业或许是一个不错的投资机会。“很多早年跟随子女一起移民的中老年人都想回国养老,向我打听国内养老机构的现状,设施如何,服务如何,收费如何。”

  回国后的汪晓鸣做了大量市场调研。结果让她大吃一惊,周围不少朋友都表示能接受变“家庭养老”为“社区养老”、“市场养老”的模式。于是,她拉上当年上海师范大学的几个校友,集资4000万投资了一家养老公寓上海虹口区银康老年公寓。按照规划,银康老年公寓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床位300张,提供中端硬件设施及高端服务,预计年底前开业。

  据记者调查,像银康这样的中高端养老公寓,在上海不超过10家。然而,与之相对应的,却是络绎不绝的市场需求。汪晓鸣说,“我们从市场上了解下来,很多人都在排队,供不应求,价格都在3000元/月以上。”

  老龄人口较多的北京市,中高端养老院床位同样紧张。在北京四季青养老院,虽然这里的入住率已经饱和,但前来登记入住的老人还是络绎不绝。甚至还出现了有些老人排了一年队都没有入住的现象。

分享到:

关注向日葵微信号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